作者:褚士瑩


最近不知道為什麼,在跟長輩聊天的時候,總會變成這樣的場面:
長輩A:『你有空勸勸我們家那個,教他要怎麼唸書,才能像你這樣進哈佛。』
(不就是寄申請表跟存學費嗎?)


長輩B:『下次我安排你跟我兒子吃飯,跟他說學語言的重要,讓他看看有人會說那麼多語言,又出那麼多書,我家那個卻連個英文都考不及格。』
(沒用到的語言,當然就不會去學,就算學了也學不好,這是一定的道理啊!)


長輩C:『你去過這麼多地方,要來教教我們家孩子怎麼樣培養國際觀,才能以後跟你一樣。』
(跟我一樣鼓吹國際義工跟公益旅行嗎? 其實你心裡還是覺得賺錢比較重要吧?)


果不其然,長輩C跟著說:
『還有啊,我家女兒每年都要去遊學,動不動就伸手要十萬二十萬,好像我不給就是壞家長,你旅行跟唸書的錢都是自己打工攢的,可要跟他說你賺錢的辛苦,免得她以為錢都是天上掉下來的…』
(為什麼你自己不說? 這還不是家長寵慣才養成的壞習慣嗎?)


還有一些更尷尬的:
長輩D: 『教我家兒子怎麼穿衣服吧! 他愛穿垮褲,動不動露出半條內褲,你要跟他說這樣在國際場合會丟死人的。』
(拜託,你穿得也沒什麼品味,現在還有人穿高腰的西裝褲,褲腳還打摺嗎?有其父必有其子吧?)


長輩E: 『嘩! 你皮膚怎麼保養的? 我家女兒不愛打扮也就算了,連搽乳液都懶,說都說不聽,你來刺激他一下,看看男生的皮膚都比他好…』
(你要我當場被你女兒打死嗎?)


因為我括號裡面的話都沒有說出來,所以一直給這些長輩們『好青年』的錯覺
但是這些都比不上長輩F,這個長輩是個成功的企業家,日理萬機卻不失翩翩風度,他語重心長的說:
『我家那個十幾歲的兒子,整天睡覺,睡醒就看漫畫、連玩Wii都嫌耗體力,懶得要命,…』
(『又來了。』我心裡嘀咕,開始觀察左右逃生門的方向。)


但是接下來長輩F說的話卻讓我眼睛一亮:
『雖然我表面上罵他懶,整天要他振作起來,找點事情做,但是其實我心裡是很羨慕他的,可以什麼都不做,一輩子能夠這樣的日子也不多吧?』


聽完這番話,我心中感動莫名,終於有人體認到什麼都不做的幸福,其實是生命成長過程裡很珍貴的元素,否則就像不能日夜不分盡情睡大頭覺的青少年,會長不高的。


西方的年輕人,常常在大學前後,休學一年去旅行,這一年叫做gap year,這些年輕人就被稱為gappers,這些年輕人的家長,並不見得比東方人的家長更灑脫,雖然口頭上說:
『真希望我當年十八歲的時候,也能夠這麼瀟灑!』
『讓他出去一年回來,就真的長大了!』
『高中畢業休學一年回來再念大學,對自己的人生方向會更清楚。這樣也好,現在大學學費這麼貴,才不會渾渾噩噩混過去。』
『這孩子從小一帆風順,也該是吃點苦的時候了。』


但是不管東方西方,不管換什麼說法,能夠心甘情願承認家裡這個gapper,根本不是去吃苦,只是因為又懶又貪玩,想要趁著年輕的時候,把想得到的好事情壞事情什麼通通背著父母做過一次,玩膩了以後,再來拼命向前吧!


東方人一輩子沒有敢讓自己懶下來,表面上說是怕自己懈怠,其實是因為害怕發現努力拼命都是白費而深深不安,西方人則是一生給自己機會懶十八歲這麼一年,但是我覺得每個對自己溫柔的成年人,最好能每五年都給自己一年發懶的機會,一整年去托斯卡尼學雕塑吧! 去日本的山裡學木工吧! 帶著家人住在船上每天點著燈夜釣烏賊吧! 或者像我媽媽級的朋友阿瑟那樣,孩子一旦大到可以照顧自己的時候(也不過就是國中),就辭掉工作,跟老公告長假,隻身遠赴土耳其找尋自己的夢想,寫了兩本關於土耳其的書,去年甚至在當地買了房子。


我既羨慕也尊敬這樣的人,因為這樣的人讓世界知道,夢想不是少年專屬的青春果汁,而是生命每一個階段都該有的權利,下次我們成人世界的熟男熟女,如果發現自己羨慕年輕人無所事事的幸福時,或許就是輪到我們自己出發的時候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親德青少年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