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他人相同的好處、不同於他人的好處
From : 大杯星巴克比較划算
相信讀者都已充分了解,仔細追究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購買的商品或服務的成本價後,可以得知我們消費支出的大部分款項,都是針對廣義的交易成本而支付。
提供商品和服務的企業方面,基本上爭相節省消費者的交易成本,以獲得更多消費者的青睞,並提升利潤。因此,一般認為,社會經濟結構是為了節省具指標性的交易成本而不斷進步。
也就是說,擁有和他人相同喜好或行為模式的人,比較容易隨著產業技術進步與經濟結構變化而節省交易成本。單看這一點,喜好與行為模式不同於他人的話,在節省交易成本上可能比較吃虧。
例如,行動電話普及給大多數人帶來方便,不過,以往路旁隨處可見的公用電話,因使用頻率銳減而逐漸消失。據統計,公用電話數量在這10年之間少了一半,因此,不使用行動電話的少數族群,出門在外若需要打電話時,將感到非常的不方便(在外打電話的交易成本暴漲)。
反過來看,喜好與行為模式不同於他人的好處是,可以避開一窩蜂所造成的擁擠現象。
例如,在離峰時段打電話,不僅享有優惠費率,電話也比較容易撥通。另外,當商品數量(資源)有限時,偏好冷門商品的人,可以用較低的價格買到,在二手商品市場所得到的好處也比較大。拜網路與跳蚤市場所賜,二手商品的交易成本愈來愈低。
此外,事先了解哪些產品和服務容易發揮規模經濟效益,也有助於獲取利潤。但前提是要能夠正確判斷今後的需求是否增加。
在此,我想要強調的是,清楚知道自己和他人有哪些不同,將可避免不少浪費。
如果只因為採取和他人相同的行動比較划算,而勉強自己跟著做,未必能獲得好處。也許真的節省了一些錢,但很可能從中得到的滿足感下降,或是使得自己的交易成本上升。不過,完全與他人背道而馳的行為模式,生活上將有許多不方便也是事實。大致而言,大部分人們擁有相似的喜好、能力,也必然擁有某些不同的喜好、能力。人與人之間,可以說極度相似,也可以說截然不同。毋須刻意配合周圍的人或勉強自己改變個性。(當然,有時配合周圍的人或改變個性也無妨)。
重要的是,清楚認識現在的自己在哪些方面的喜好、能力與行為模式屬於大眾化的主流,又在哪些方面屬於小眾的少數族群。在這部分愈能正確地自我分析(自我評價),愈能聰明地享受生活。
充分理解自己在哪些部分不同於他人之後,再採取行動的話,即使沒有出眾的能力,其實在工作上也將能提供很大的貢獻。
我常常想:「一般的普羅大眾,如果想要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生活方式,對經濟結構該有怎樣的認知呢?」,而為了要具體說明,於是撰寫了本書。倘若,讀者參考了此內容之後,在今後的生活中多少感覺到「了解經濟結構還蠻不錯的」,那就是我最開心的期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