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什麼樣的企業文化最具競爭力》一書指出,員工態度與企業文化是企業成功的關鍵。在昇陽建設,能安然走過建築業的起落,除了誠信的企文、用心的員工外,更重要的是經營層樂於教導的風格,引導組織發展為教導型組織,建構起不畏風雨的企業樓宇。


文/黃麗秋


有財產局標售信義商圈土地,基地面積約為3610坪,投資報酬率預定為XX%,假設你是建設公司的主管,想要此開發案,請問要以多少價格競標?」這是台北建築業老字號昇陽建設,向學界廣發武林帖,徵求接班人的考題之一。2006年8月,來自國內11所建築系55位學子齊聚一堂,只見他們個個搔頭抓耳,絞盡腦汁地要破題。事實上,這個考題必須考量市場與投資報酬的經濟活動,不動產投資及土地開發課題向來是建築專業當中相當重要的一環,卻是學校課程規劃中較少被提及,要拿第一,並不容易。


在這之前,他們已經接受過為期四天的課程,包括:土地開發、產品定位、規劃設計、行銷企劃等知識,實地了解到「從荒土變黃金」的傳奇過程。通常這類知識是多數建設公司視為企業續命丹,甚少業者願意大方披露其中經驗知識,昇陽建設卻反其道而行,圖得就是製造一個「好機會」找到「對的人才」。


「老實說,學生天馬行空的創意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我採用研習競賽的方法發掘很多明日之星,說不定昇陽的接班人就從中脫穎而出。」昇陽建設總經理簡伯殷得意地說道。


實際上,這不是簡伯殷的第一次的驚人之舉,昇陽企業發展史裡,記錄在榮譽榜裡的業界第一,多數來自他的創意。像是「昇陽麗晶」建築重點是擁有一座典雅的庭園景觀,就是他拿著一張「英式庭園」照片,然後由設計工程部與營建商的一再變更設計而成的傑作;就連首次舉辦昇陽不動產投資獎,簡伯殷丟一個想法,可忙壞全體員工,個個拿出看家本領,要讓學生在研習營中,感受到宛如進寶庫般的感覺。


兩年前,他完成政大EMBA的課程後,昇陽的員工總說,現在每天更要隨時進入戰鬥位置,才能接住總經理投來的變化球。


誠信文化打基礎


昇陽建設是新東陽集團無心插柳的事業,偶然機會轉投資買地蓋房子,最後卻只得到產權有爭議、無法交屋的半成品,只好由現任昇陽建設董事長麥寬成出面收拾善後。不愉快的經驗讓他時時訓誡員工:「房子蓋好是要擺在路旁幾十年,不要蓋會讓我被罵到臭頭的房子」。


簡伯殷是昇陽資深員工,企業成立不過25年,他的年資則為24年,長年耳濡目染「要以蓋自己的家一樣」的經營態度,反應在經營理念裡是:誠信務實、積極創新、堅持品質,他們用時間一點一滴堆砌起來。


但是士林金雞廣場行銷案,差點讓昇陽建設「誠信」二字掉下來。


1990年昇陽建設在士林夜市旁,以共同持分推出金雞廣場行銷案,以遠超過當時的高價吸引商家進駐,還主動挑起賣場經營責任,並向客戶承諾用高額的租金承租,共同拉抬金雞廣場的人氣。


「颱風加上市場不景氣,金雞廣場業績始終不如預期,當初規劃太樂觀了。」簡伯殷檢討地說道。昇陽建設因為金雞廣場承租的租金與客戶談不攏,引發客戶集結抗爭,還被丟雞蛋、掛白布條。眼看糾紛如雪球般愈滾愈大,麥寬成決定出售原來預備蓋建企業總部的20億資金,全部回收銷售給客戶的共同持分產權,讓事件在平和中落幕。


金雞事件簿對昇陽建設營運打擊不算小,在90年代建築業景氣一路下滑,建築業個個是縮衣節食度過寒冬,昇陽節流不成還大失血,無疑是雪上加霜。但是簡伯殷指出,20億元的經驗也讓員工了解公司重視誠信,不是一句口號或標語,是從企業經營、工作周遭一點一滴的事件做起,累積起來就成為顛仆不破的企業文化。員工實際從眼睛所看、耳朵所聽體驗文化真諦,久而久之形成一種氛圍,成為組織穩固的根基。就像閩南語所說:樹頭站的穩,不怕樹尾做颱風。


「金雞廣場讓我們得到的經驗是可貴的,建築是良心事業,在追求合理利潤時更要顧及客戶的需求。不要因一時的暴利而昏了頭,不要蓋華而不實的房子,員工在潛移默化中體認到昇陽建設經營的是一份踏實的事業。」簡伯殷如此說道。


樂當身段柔軟的導師


無疑的,昇陽建設25年講求誠信務實的文化深到簡伯殷的骨子裡。他畢業於建築系,著迷於將荒地變黃金傳奇過程。初期擔任土地開發工作,經常是便裝出門,在荒煙漫草裡,以及凌亂陳舊的社區,找尋機會。在過程中經常與地主過招,培養出柔軟身段,以及溝通協調能力,後來受到董事長麥寬成的信任,一路扶搖直上當上總經理。


當人事命令頒布時,他的第一個動作不是慶祝,而是召開「同仁日」,與多數員工進行溝通,「總經理上任後,與我們全員進行溝通會議,鼓勵同仁說出自己想法以及對公司的看法,好的建議都會從善如流。」昇陽管理部經理唐淑娟表示。也利用溝通過程裡,殷切地將企業未來的定位、即將面對的挑戰、致勝的經營模式一一說清楚、講明白。


昇陽組織裡很多大內高手,如工程部素來稱為效率專家,平均年資超過10年以上,對於專業領域的鑽研,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簡伯殷則認為,這麼好的工程部同仁,應該還有可以發揮的地方,他想著客戶付出辛苦一輩子的心血購買房子,卻只能聽任現場銷售人員漫天畫餅的介紹,對不起顧客。


為此,他借鏡科技業裡銷售工程師點子,在「昇陽國豔」樣品屋裡,設置了「工學館」的空間來解剖房屋的內部結構,還陳設了各種施工方式的說明圖片。硬體有了,重要導覽工作,則商請規劃設計部、工程師至現場服務。當初,向同仁提出這個建議時,遭到員工的反彈,探究原因多數工程師個性耿直不善銷售說辭,又是例假日額外的工作。「他們叫苦連天。」他說。


簡伯殷從基層做起,深刻地了解身段柔軟,面對的阻力相對小。他不以建築業的不景氣,讓公司營運陷入如何如何的競爭,訓誡同仁不知感恩惜福,相反的,他則以同理心情感、訴諸體驗來談。「想想看,當我們購買一台新台幣五、六十萬元的汽車,銷售人員就會很殷勤地提供服務,同理心,我們銷售的房子一戶價格也不止上千萬元,顧客到現場卻只有跑單小姐服務,是不是太過苛刻。」他接著說,「工程師自豪自己蓋的房子很好,可是好的定義是符合顧客的需求嗎?與顧客心中對住宅的期望有沒有落差?」


簡伯殷運用「說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方式,加上給予工程人員諸如:銷售技巧、應對禮儀等銷售配套措施。工學館開張以來,內部很多執行細項,反而是由工程師自己發想,例如:該展示哪些建材、圖片擺設如何有順序感、如何用淺顯易懂的詞句,將艱澀的建築工法讓消費者了解,有哪些住宅問題會是消費者關切的。「我沒什麼了不起,我丟一個想法,還是要靠團隊的合作才能看到績效。」簡伯殷謙虛地說道。


循循善誘激勵員工


組織裡人是寶卻也是糾紛來源。尤其是昇陽建設的資深員工個個見多識廣,豐富經驗不勝枚舉,但是多年來陸續有新血輪加入,儘管建立起資深老鳥帶菜鳥的方式,也難免有「牙齒咬舌頭」的情況發生。「不可否認,我們會有資深員工倚老賣老的問題,遇到這種情況,我會不斷地勸說,講一次不聽,講二次、三次,對方慢慢就會改了。」


由於簡伯殷的身段柔軟、完全授權,員工多少也相似的行為。在昇陽建設出版的《日升之初》一書裡,其中一篇標題為「一諾千金」的文章裡,當年負責處理的協商的專案召集人就描述處理金雞廣場事件時,客戶態度強硬,拒絕讓成員進屋協商,經常在門口枯等一小時,等對方氣消了才開門讓他們進入。書裡寫著:「……為什麼要站在門外堅持等下去?因為有些事情,不能太計算,只能以詞間與誠意來化解。」讀來令人莞爾。
傳授創新的釣竿


簡伯殷表示,昇陽由於前人打好誠信務實的企業文化基礎,他接任後的力道用在教導同仁積極創新。早期建築業多被認為是炒地皮,建商通常蓋一兩棟房子就跑了,90年代經過不景氣的洗禮,體質不好的也淘汰得差不多,剩下都是擁有好幾桶金的大財團,小而美的昇陽在夾縫裡求生存,以堅持品質作為企業續存力,出手的王牌即是創新。


「建築業還是傳統產業,整體的創新維度不夠,我們是笨鳥先飛,要用不一樣的做法,達到堅持品質的信念。」他肯定地說道。


為此,簡伯殷再度投下變化球,他教導組織成員變成一專多能。「專」指得是要在本職上具備專精的知識。


簡伯殷相當引以為傲的例子是在昇陽國豔時,自己想了體驗豪宅的行銷點子,租下大樓裡一戶裝潢百萬的千萬豪宅,裡面不僅有家電、音響,還提供鐘點清潔女傭的費用,讓同仁免費試住,體驗住豪宅的快感。結果是工程師試住後,發現噪音係數有點高,發揮追根究底的精神,提出一份厚厚的報告,上面將所測得的各項係數並進行改善。「房子蓋的好不好,住過才知道,提供試住的機會讓員工親身體驗自己蓋的房子的優、缺點,作為日後修正的經驗值。」他說道。影響所及,爾後昇陽建設的建築個案在隔音工程還特別請海洋大學輪船系的教授指導。


「多能」的做法是增強組織的彈性與多維度。換言之,平日個員隸屬於功能性組織裡,例如:研發部、業務部、工程部、售服部、財務部……等,各自在專業上精進,一旦專案進行時則籌組虛擬團隊,設立專案負責人。


此人在專案進行期間,從案前、興建到交屋給予實際授權。例如,公司授權專案經理與地主洽談,取得預定土地;一旦土地取得後,進行產品定位與市場策略,同步申請建照……。


如此一套模式運用下來,短則2年長則4年,專案經理受此磨練後,具備整合各功能間互動運作來達到或提升專案目標的能力。而功能性主管從專案啟前時是處於支援協助,後期則是確保個案如期完成品質有保障。


簡伯殷老生老調地說,同仁除了具備專業技能後,還要培養出綜觀全貌的能力。


建築業的產業特性為講究管理整合能力,員工可以在自己領域裡持續精進,但沒有與其他部門保持互動會走偏鋒,一己獨斷後,部門間產生嫌隙,訓練專案經理人的用意在此。


他也特別看重經驗傳承,簡伯殷要求主管需定期地幫部門、組織上課,分享經驗以及引進新訊息。「別看平常講的頭頭是道的主管,要叫他們做成書面報告,馬上面露難色,我認為,說很容易,寫才是考驗真功夫,透過寫的過程裡,可以的把龐雜思緒聚焦更有系統,將邏輯架構梳理更清晰。」他說道。


例如:工程部門裡把蓋房子的每個環節,都列入流程管理,並訂有兩本專書《建築空間審核要領》以及《陽光、空氣、水》,前者涵蓋了各種用途的空間規劃設計準則、安裝程序等,後者則是將符合健康舒適的居家環境,做系統化、科學化的規劃。工程師自己必須先將流程規範到背如流,應用的出神入化,才能將資訊傳給專案設計者,並從合作的過程裡注意到各項細節。


這些員工也成為企業講師的優先人選,讓經驗代代相傳。簡伯殷高興地說:「我們資深員工相當珍惜講課經驗,經常是講義教材太多上不完。」


精緻化為品牌加值


遙想當年,麥寬成挖了好一些建築業的高手成就昇陽,到了簡伯殷時代,課題是比當年「收爛尾」(處理無法交屋建築物代稱)更要複雜許多。


簡伯殷說,自政大EMBA畢業後,理論加上實務,對公司發展的脈絡梳理更有條不紊。他說,昇陽建設重視誠信務實的企業文化,深入昇陽人肌裡,帶動的是精緻化、深度化的表現,在業界獨樹一格,建立起口碑。下一步,則是讓品牌更具生命力,建立起「建築的專業者」形象。專業從何而來?他解釋說,房子是有機體,除了內在規劃及外在美觀的重要性,還要加上建築的細膩過程。


細膩展現在設計好房子的概念及品質、服務、流程作業等方面。這一切仰賴昇陽員工努力才能讓全員行銷、客制化的創新服務,來加強顧客對品牌的忠誠度。


簡伯殷語重心長地說,建築業是用時間換取人才的產業。要培育出有理論又具實務經驗的優質的人才,培育週期至少需要10年,昇陽幸運擁有一群優質的團隊,透過他們研發創新與整合經驗,為品牌創造附加價值,讓公司擁有營運效益,但人才培育是一條沒有終點的競賽,無關景氣好壞,這也是昇陽走進校園、接觸學子的主因。


根據《什麼樣的企業文化最具競爭力》一書指出,員工態度與企業文化是企業成功關鍵。在昇陽建設,能安然走過建築業的起落,除了誠信務實的企文、用心的員工外,更重要的是經營層的堅持品質與持續創新的風格,引導組織發展為教導型組織,踏實地以一磚一瓦建構起難以撼動的企業樓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親德青少年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