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化的發展,不僅需要物質文明,也需要精神文明,更需要公德心。僅有鼓起來的錢袋,而沒有文明的禮儀,仍然是個富而不仁的窮人。這樣的民族仍將還是落後的民族。” 可見,禮儀對於一個人、一個民族是多麼的重要。 禮儀規範的形成,是人們在社會交往過程中、反復的生活實踐中形成的,並通過某種風俗、習慣和傳統的行為方式固定下來。這種約定俗成的規範不斷地支配或控制著人們的交往活動,它規定著人們在一定的場合中特定的行為方式和表現,告訴人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第一部分:社交禮儀的構成


前言
    香港《亞州週刊》報導,五一黃金假期,大批中國大陸遊客出境旅遊,既顯示了富起來的中國人的“闊氣”,也暴露了一些“富”者的“不仁”。這些有失體面的行為如“衣冠不整、隨地吐痰、乘車不排隊”、“吸煙者也不管旅遊景點和某些公共場合是禁煙區,仍然一煙在手,悠然自得地吞雲吐霧,引來國外遊客的恥笑”等等,“真是把臉丟在國門外了”。文章最後說:“應該說,中國旅遊大軍的主流是健康的,也受到國際社會的歡迎。但少數人的不雅行為衝擊了國際文明規範和文化氛圍……
    中國現代化的發展,不僅需要物質文明,也需要精神文明,更需要公德心。僅有鼓起來的錢袋,而沒有文明的禮儀,仍然是個富而不仁的窮人。這樣的民族仍將還是落後的民族。”
    可見,禮儀對於一個人、一個民族是多麼的重要。
    禮儀體現一個人的修養、體現一個民族的素質、認識的擁有量及其應用,一個人的禮儀修養水準,能使其行為舉止留給人們美好的印象,有助於人們獲得交往活動的成功。
    禮儀在實施過程中,包含施禮者和受禮者的雙向情感交流,充滿著人情味,這種人情味最主要體現在施禮者與受禮者之間的互相尊重。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周禮”。但我國傳統的尊重主要強調對上級、長輩的尊重,即對身份、地位的尊重,“尊重他人”的內涵比較窄。正因為如此,禮儀在古代一直只在上層社會中流行。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這種禮儀方式也就失去了其社會基礎。
    現在我們對於禮儀的認識,接受了西方的平等尊重的觀點,即對人的普遍尊重,包括對人的個性、地位、歷史、外貌、性別、年齡、選擇等的尊重。這是一種尊重互換,情感互動。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只有尊重別人的人,才有權受人尊敬。”孔子的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尊重禮儀的基本信條。
    而要對人表示尊重,就必須約束自己。只有約束自己的個性,約束自己的要求,並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考慮對方的需求和願望,才能理解、體諒別人,最終達到尊重他人的目的。毫無關心他人之心,那麼,就根本談不上禮儀。
    禮儀是屬於社會的,社會之外無所謂禮儀。社會是由人組成的,人們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自然形成不同的社會群體,我是社會生活中的一員。人在社會生活中需要交往,需要合群,就是說,人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群體的發展,人不能離群索禮儀規範的形成,是人們在社會交往過程中、反復的生活實踐中形成的,並通過某種風俗、習慣和傳統的行為方式固定下來。這種約定俗成的規範不斷地支配或控制著人們的交往活動,它規定著人們在一定的場合中特定的行為方式和表現,告訴人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如奏國歌時要起立,行注目禮;參加宴會時要穿晚禮服等。其實,禮儀就是規定了一條人們該走的固定的軌道,或者說,為人們的社會生活規定了一套應遵循的模式。遵循它,就會得到社會的認可,生活也會變得更加得體,順暢;違背它或偏離它,往往會遭到社會習俗的懲罰,甚至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親德青少年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