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英文啟蒙書之一《Happy Birthday, Danny and the Dinosaur》,反覆被我唸著的時間,就長達一年。當然,不是一整年只讀這本書的意思。大約三個月後,我就發現同一位作者 Syd Hoff 的其他作品,於是便再加了一本到孩子的書架上;等第二本也唸熟了之後,再加第三本、第四本……


當時,我還是個早出晚歸、認真投入工作的職業婦女,從未想過會有離開職場、回家專心帶孩子的一天,可想而知當時的我,幫孩子買新故事書的進度也是非常緩慢的,可能一整年,就是中、英文故事書加起來不到三十本的反覆唸著。或許,就是這樣「緩慢」的進度,打下了日後孩子習慣聽英文故事書的基礎。


如何決定唸的頻率和時數?


這是我在演講中曾經被問到的問題,乍聽之下,一時間還真不知如何回答。如果發問的是老師,或許我還能義正辭嚴地說說「早上十點唸三十分鐘,下午兩點唸三十分鐘」之類的理論。然而,如果是父母呢?


「孩子上小學前,我大約每天唸四十分鐘,而這四十分鐘並不包括中文故事書的部分。」我只能據實以告自己的情況。每個家庭的環境都不相同,旁人是很難有具體建議的。


至於什麼時候唸呢?我是有空就唸、高興就唸、沒事做就唸,每次唸多久也是順其自然。印象中,沒有一次幫孩子唸故事書,不是我先喊停,就好像我如果是一部能被孩子操控的隨身聽,一定會被孩子聽到沒電才肯罷休似的。


「我是職業婦女,沒辦法照三餐講故事給孩子聽,但睡前故事一直沒斷過。不過每天只有唸一次,效果會不會打折扣?」我很想撒個善意的謊言來撫平這位家長的憂慮,但我必須說實話-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效果當然不會一樣。


但是,教育孩子先不要只想著如何和別人一樣,而是要先幫孩子立定「對的方向」。至於目標何時達到,可能只是早一點或晚一點的問題。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無論如何,父母為孩子唸的「睡前床邊故事」,或許是千古不變的有效法則吧。


唸之前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先查字典,確認發音
書單上的每一本書,在第一次唸給孩子聽之前,我都會像在準備大學聯考一樣,逐字唸過,不懂的字再查字典確認。甚至有些很簡單的字,一直以來都是被含混地唸著,現在可不能再「誤人子弟」了,一定要先查字典確認發音。


真人發音的電子字典應該是不錯的工具,雖然我沒用過,但是對英文發音較沒信心的父母來說,絕對是個有效率的好幫手。


所以,不論是第一階段的娃娃書、或是最後階段的章節故事,每一本我都會先逐字看過,確認每一個字的發音。初階書多半沒幾個生字,兩三下就能解決;但是到了後面的階段,有些繪本如果生字太多,光是我自己讀過加上查字典,少說也要花掉四十分鐘。唉!教育孩子的點點滴滴,真的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自己先大聲唸幾次,練習一下
雖然我的英文聽說能力不具水準,但只是照本宣科地唸英文,我還頗具信心。所以查完字典之後,我就直接唸給孩子聽了。


如果您對自己「唸英文」的信心不夠,唯一的方法就是自己先大聲唸幾次吧。初階的故事書文字都不多,三兩下就好,並不會花太多力氣。


幫孩子唸英文故事書時,如果遇到了無法一口氣唸出來的字,我會先停下來,然後在心裡默唸到對的發音之後,再一口氣將它唸出來。千萬別在孩子面前練習英文發音,咿咿啊啊、吞吞吐吐地一個字試了好幾種不同的唸法,這樣叫孩子要怎麼知道哪個才是對的呢?


不要忽略尾音、氣音
這是我自己的「痛」,相信也是我這一代所接受的英文教育上的盲點-說英文時沒有尾音和氣音。語文教育不重視孩子「聽」的機會,只是在黑板上講解語音的結構,要孩子如何在日後有自信地開口說話呢?


t、d、k、m對我來說,即使到現在,遇到說英文的場合,能夠「辭要達意」就不容易了,根本無暇顧及說話時尾音有沒有發出來。常常英文字只說了一半,另外一半的音都藏在嘴巴裡,好像怕被人聽到似的。


孩子的耳朵靈敏得可怕,如果我們唸英文字時就常常沒有發出尾音,以後孩子開口說話,也不會有尾音。為了不讓我這個壞習慣「遺傳」下去,幫孩子唸英文故事書時,我會特別提醒自己,尾音要記得發出來。


如果想知道孩子的英文學得如何,聽聽孩子說英文的尾音還在不在,就可以略知一二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親德青少年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