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實現大人兒時夢


From : 新井一二三‧東京人


隨著日本社會少子化的進展,以往專門為小朋友服務的不少行業公司,正紛紛開始針對大人,要開拓新的市場了。比如說,從前專門賣鐵道模型等男孩子玩具的商店,如今推銷一九六○年代東京奧運會時期的日本街景模型,顯然要刺激中年男性的懷舊情緒了。四十多、五十幾歲的先生們,在上下班的途中在商場看見自己小時候曾熟悉的物品,如:琺瑯看板、三輪汽車、木頭電線桿子、無軌電車等等的迷你版本,好比碰見了相別已久的初戀對象一般,忽然被強烈的感情所襲擊,禁不住舊情重溫,連自己都沒意識到之前已經打開錢包購買了價錢不俗的懷舊玩具——而且是整套的。這一類的行為,用日本的新俚語叫做「大人消費」。正因為是大人,一看見自己想要的玩具,就能夠一下子全買下來;若是零用錢有限的小朋友們的話,絕對做不到如此奢侈大膽的行為了。


還有,以前專門錄取兒童學生的音樂教室,如今也紛紛開日間、晚間的大人班,熱烈歡迎家庭主婦以及社會人士在自己方便的時間裡前來學習各種樂器的演奏技術。行家中最大的山葉音樂教室,為大人開的課程,種類多達三十幾門。除了鋼琴、小提琴、古典吉他等傳統科目以外,還有爵士鼓、電吉他、電腦音樂、奧卡利那笛(即陶笛)、秘魯排笛、搖滾樂隊、福音合唱,真是五花八門、應有盡有。至於學費,上一堂團體班的費用為兩千六百日圓(約合新台幣七百四十元),比兒童班的學費稍微貴一些。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價錢也幾乎相當於跟同事一起去居酒屋泡上兩個鐘頭的費用。而且音樂教室為了配合生活繁忙的大人需要,一般一個月只開兩次或三次班而已,總體經濟負擔並不沉重。


山葉音樂教室在日本,北自北海道南至沖繩縣,每個地方均有分校。光是首都東京就有五十所之多。無論想學甚麼樂器,都相當方便。果然,從小嚮往學樂器,卻一直沒有機會的成年男女,很多都去報名交學費。每個月集體上兩三堂課,而且得加班就不能上課,進度自然不會很快。但是,大人學生們還是心甘情願,因為他們報名的目的並不是提高演奏技術的水平,而是實現童年夢想。說不定當年由於家境不寬裕,或者得不到父母的同意,總之非得放棄的夢想在幾十年之後終於變成現實,他們就心滿意足了。


大人學生的年紀,從二十幾到七、八十歲都有。有些男性退休以後去敲音樂教師的家門,然後每天練琴,每週上課,每年更參加演奏會。也有些家庭主婦,等女兒嫁出去以後,有一天打開鋼琴蓋,開始自己練習Do Re Mi。幾十年前,當他們養育兒女的時候,鋼琴的價錢非常昂貴,但是即使多貴,許多家長還是為兒女買了,因為鋼琴代表優雅的西方文明。後來,在不少家庭,鋼琴成了沒人用的廢物。已有許多年,各家鋼琴行在報紙上刊登廣告要回收那些二手樂器,為了往發展中國家運過去再出售。如今部分鋼琴在日本家庭被老一輩重用了,應可說是好消息,顯然表示日本的文化土壤比過去肥沃了。


積極歡迎大人學生的不僅是音樂教室。日本全國的芭蕾舞教室也開辦日間、晚間的大人班,給家庭主婦和職業女性提供接觸芭蕾舞的機會。曾經在日本,只有三歲到十幾歲的女孩子才學習芭蕾舞;過了那年齡階段,只有專業的人留下來當老師的助手。原來,在中途離開了芭蕾舞班的女性當中,有不少在心中一直想念芭蕾舞的。還有另一批女性,從小憧憬芭蕾舞但沒有環境學習。她們一聽到各地的教室正在招大人學生,反應很熱烈,紛紛去報名,結果日本全國一下子出現了一群成年芭蕾舞族。


有些人把芭蕾舞當作健身、健美體操之一種而已,但是也有一些人非常認真,打算下幾年功夫,有朝一日要穿上芭蕾舞鞋踮起腳來。不過,她們跟音樂教室的大人學生一樣,主要是想實現兒時的夢想,或者回到曾經快樂的少女時代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親德青少年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