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定要學會英語


2.2a 一定要學會英語[1]
 


  在認識到英語的重要性並下決心學習英語以後,但又缺乏信心,認為"自己智商低"、"英語環境差"和"毅力不強",難以學會英語:,尤其是在初次學習失敗以後就更認為英語實在太難學了。其實這些顧慮都是不必要的,只要努力,方法得當,是一定能學會英語的)


  1.智商低不是理由


  讀者在閱讀了以上筆者與其他人學會英語的過程以後,一定會得出"別人能學會,我也能學會"的結論。是的,你能學會。因為智力正常人的腦子有無窮的潛力。


  學習英語主要靠記憶,記憶的載體是腦神經細胞。傳統的神經解剖學認為人腦大約有140億個神經細胞,但新的研究表明,大腦約有10000億個神經細胞,其中至少有1000億個神經細胞是互相發生連接關係的。不論取哪個數,都表明腦子的潛在記憶能力是很大很大的。可是人一生不論如何用腦子,也最多開發幾億個(或十幾億個)腦神經細胞,其他130億個(或990億個)神經細胞,則是與生同來,與死同去。正因為這樣,不少科學家認為人腦的結構和功能是迄今為止宇宙中已知物體中最複雜的,它本身就好像是一個小宇宙,可以不斷地開發,永無止境。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一位教授說:"倘若你一生好學,那麼你腦子一生中儲藏的各種知識、將相當於美國國家圖書館藏書的50倍。"也就是說,人的腦子裡可以容納5億多本書的知識。雖然目前已經能夠從亞分子水平上對腦子的作用機理進行研究,在過去10年內對於腦子的研究成果比過去幾千年還要多。但是腦子的許多功能問題仍然是不解之謎。例如美國新墨西哥州有一位叫梅茨的小男孩,三歲以前很正常,快四時患一種奇怪的腦炎症,每隔三分鐘發作一次,不得不進行左半腦的切除手術,切去了一半的大腦皮層,五年多以來,他和正常的孩子一樣上學,各方面的表現都很正常。按照傳統的見解,左腦是分工管音樂、詩歌和數學的,他的左半腦已經完全切除了,似乎他在音樂和數學方面的能力應該比較差。但是實際上他在這兩個方面都很正常,他喜歡上鋼琴課,數學成績優良(詳見Na tional Geographic VOL. 187,NO. 6 JUNE 1995Quiet Miracles of the Brain一文)。所有這一切都為左右半腦分工的傳統見解所無法解釋,看來左右半腦之間存在著某種我們所不瞭解的信息傳輸方式,人的腦子具有極大的可塑性,後天的刺激(學習)可以改變腦子神經細胞之間的連接關係,可以使某一部分腦細胞得到充分的發展。


  由此可見,腦子有無窮的潛力,不要輕易地把沒有學會英語簡單地歸結為"智商低"。每當聽到有人把自己英語學習成績不理想歸結為"智商不高"時,筆者經常用"智商不高的人才適合學英語"的話語去鼓勵他們。如果說學習數理化需要嚴密的推理能力和不斷地問為什麼,掌握其精神實質和會靈活運用的話,對於大部分以英語為工具(即不以英語為專業)的人來說,學英語時只要知道是什麼就可以了,並沒有更多的推理和邏輯過程,只要把書本上的內容都學會了(即使是機械地記住也無妨),就可以基本上達到目的。


  世界上萬物都有差別,所以應該承認人腦先天有好壞之分。如何鑒別腦子先天的好壞是學術界爭論不休的課題。恐怕大多數人都同意以下看法:腦子先天條件特別差和特別好的人只是少數,大多數人處於中等水平,即智力正常。作為一種積極進取的思維方法,我們不妨認為自己腦子的先天條件處於"中等水平",不如"上等水平的人",並以此時時鞭策自己:"先天不如別人,後天還不趕快努力"。並由此下足決心,如果先大智力水平屬"上導"的人字一小時,你就學兩小時,付出比他們多得多的努力,以彌補自己先天的不足。力爭多開發一些,做到在現實的智力水平方面趕上他們。只要抱這樣的積極態度,你就一定會有所成就,說不定還有可能超過那些先天處於"上等水平"的人呢!更何況說不定你是先天條件處於"上等水平的人",如果你能加倍努力,豈不是更能取得非凡的成績嗎?


  再說,筆者這裡所說的"學會英語",並不要求讀者成為英語大師,能用英語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或寫作、或演說),而僅僅要求學會已經寫在書上或已經錄在錄音帶上的內容。水平高的人已經把需要學的內容都準備好了,你只要照著學,模仿著說,難道還學不會嗎?筆者經常用這樣的話語鼓勵那些缺乏自信心的人:"難道你就笨到連別人已經寫好的內容都學不會的地步了嗎?"


  2.毅力差不是理由


  有的人把英語學習成績的好壞歸結為毅力的強弱。這種看法是不全面的,甚至可以說是因果倒置的。因為毅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斷克服困難的過程中鍛煉出來的。所以每當有人認為自己毅力不強,對學習英語缺乏信心時,我總是鼓勵他們把"毅力不強學不會英語"的看法換成"毅力不強就學英語",即把學英語作為培養和磨練毅力的一個好機會,做到英語水平和毅力雙豐收。對此作者有深切的體會,在剛起步聽寫英語錄音帶時,一分鐘的錄音帶要花一個小時左右才能聽懂,困難很多,進步不大,不時冒出打退堂鼓的念頭。為了及時提醒自己,專門製作一個寫有"堅持就是勝利"字樣的牌子,作為座右銘,放在桌子上。每當感到花的功夫不小,英語水平提高不大,想放棄不學的時候,只要一看到它,就會重新鼓起學習的熱情和信心。用逆向法學習英語時間久了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學習時間長了,對於所用的紙、筆、收錄機、詞典等等"有很深的感情。只要一看到這些東西就想學,手指頭一接觸收錄機的鍵,精神就會振作起來。在這種情況下,學習已經成為自己的一種樂趣和追求,欲罷不能,哪裡還需要毅力去支撐呢?


  毅力不足的最明顯例子就是學習中的冷熱病。需要用英語(與外國人進行技術交流、職稱評定中的英語考試等)的情況碰多了,你或許會想,要是自己的英語水平比較高,能"聽"、"說"英語該有多好。由此也可能激發起學習英語的很高熱情,一時間下的氣力很大,每天學上好幾個小時。學上一段時間,碰到一些困難,或者與國外的技術交流活動也可能已經告一段落,客觀上對英語"聽"、"說"的要求不像早先那麼急了,或者技術職稱已經獲得,學習的勁頭可能也隨之下降了。只有等到下一次再與國外進行技術交流或又受到別的外界刺激時,才又萌發出加緊學習英語的念頭,再一次重複這個過程。這就是我們經常可以見到的"用時很著急,過後又放鬆"的學習英語的怪圈。在對外日益開放的今天,我們要有"平時要為用時著想,寧肯學了用不上(從廣義上講,不可能用不上),也不應該用時後悔平時沒有學"的指導思想。只要抓緊時間學習,持之以恆,什麼時候開始學習都是來得及的。即使人到中年,也可以學會英語口語。


  於任何事情,沒有明確的目標和一定的壓力,都不可能幹好,學習英語也不例外。有了明確的目標,才有明確的前進方向,才能感到自己的不足,防止驕做自滿和停步不前。隨著與明確的目標之間差距的日益縮小,會感到自己的進步,從而鼓起更大的學習熱情。


  目標分為兩類。一類是英語水平方面,例如要在一年之內,達到能聽懂慢速英語新聞廣播的程度;另一類是以某一個人為自己努力追趕的目標,時時以他為榜樣。由於後一類目標很具體,可操作性很強,對於自己的激勵作用很大。


  目標訂出來以後,就要自己強迫自己執行,自己對自己施加壓力。整個自學任務是通過一天天的努力去完成的,沒有碰到不可克服的困難,一定要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因故沒有學,作為對於自己的"警告",事後要加倍補上。不少自學者的實踐表明,只要有一夭因為有一點"特殊情況"而放鬆對自己的要求,沒有完成自己規定的學習任務,就會在思想上打開一個缺口,成為以後傚法的"榜樣。",最後導致半途而廢。


  俗話說:"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常立志"。我們應該做一個"立長志"的有志者,而不要做一個"常立志"的無志者。


  作為以上討論的一個補充,下面介紹一個發人深醒的實例)筆者曾經碰到過一位屢攻英語不下的科技幹部,每當說起為什麼自己英語學習成績不理想時,總是以"毅力差"和"智商低"作為理由,而且久而久之,他也真這麼認為了,並不只是在嘴上說說而已。可是他在打撲克上所表現出來的毅力和智商是超人的。到了節假日,可以通宵達旦地打牌。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只要一坐到桌旁,也不知道從哪裡來的勁頭,幾個小時,十幾個小時,不知不覺地就過去了,一點倦意都沒有"這是何等強的毅力呀!一般人能做到嗎?!可是為什麼學習的毅力就很差呢?難道毅力也是分類的嗎?他在打牌上表現出來的智力也是超群的,再新的撲克牌,玩一把以後就能知道大小鬼在誰手裡,實在令人不解。原來是他在牌上做記號的結果。新牌第一次啟用時,他認不得。在第一把出牌的過程中,趁別人不注意之際,他把這兩張的背面稍稍弄髒一點點,第二次再發牌時他就知道大小鬼在誰手裡了。由此可見,他在打牌上是多麼地動腦筋呀!所以一個人只要對所從事的事情有濃厚的興趣,就會毅力大增,樂此不疲,就會激發出極大的聰明才智。不但可以做出一般的成績,而且有可能超過一般人的水平。不過最好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用在學習和工作上,而不要用在消磨時日的打牌或打麻將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親德青少年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