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定要學會英語


2.1b 英語的用途[2]
 


  4.不從事科研工作也需要英語


  在說明了國內從事一般性科技工作需要英語的問題以後,有的人又會況只有從事科研工作的人需要英語,從事一般性工作,(例如施工和維護等等)不一定需要英語,這也是一個很大的誤解。


  正如前面所說的,國內一般工程技術的體制、標準和術語等等,都是從國外"拿來"的。一般情況下,我們中國人在施工和維護中所碰到的問題,尤其是技術難題,外國人大都碰到過,解決過,一般情況下都會有文章發表。不少從來不看外文資料的人有一種誤解,認為外文資料只與科研有關,與施工和維護有關的外文資料是找不到的。其實不然。筆者從事一般的通信工程設計和施工近三十年,所用的技術比國外同期的要落後10年至20年。每當工作中碰到難題,都能在國外的書刊中找到相應的答案。問題在於這些問題的答案散落在浩翰的外文文獻裡,要想在需要的時候找到它們,要靠平時的積累。也就是說,平時沒有碰到難題時就要注意閱讀與所從事的技術有關的書刊。只有這樣,碰到難題才知道到什麼書刊裡去找。


  國內的科技界和翻譯界,把注意力集中在尖端科技上,國外有點進展,就千方百計地找到資料並譯成中文,使得不懂外文的人有可能通過閱讀中文資料獲得一些國外進展的信息。可是有關一般性科技問題的英語書刊的情況就不同,對它們的歷史情況和近期進展感興趣的人不多,沒有人去收集並把它們翻譯成中文。這種局面對於那些從事一般性技術工作而不懂英語的人來說是一個不幸,在他們前進道路上留下了一大堆未知數和空白,給他們深入理解和掌握某一項技術造成了很大困難。他們只能望"洋"興歎,可望不可及。但是對於掌握了英語的人來說,這種情況卻可能是一個發揮自己聰明才智的大好機遇。例如在看了有關某個體制和某項標準的外文資料以後,搞通了它們的來龍去脈,你就可能比別人懂得多,而且很可能是國內為數不多的真正搞懂的人中的一個。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你能解決,別人不明白的問題你能說明白,別人預見不到的問題你能預見到(其實可能是從外文書刊上看來的),如此等等。你可能會被那些從來不看外文書刊的同行視為能力和智力過人。如能在搞通的同時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加以改造,可能還有所創造。


  從事一般性技術工作的人一定要樹立起這樣的信心:在一般技術性工作中英語的用途也很廣。因為落後的中國工業界,往往參考某項國外設備進行研製,把某設備做出來以後還來不及總結和提高就需要轉去搞別的項目的研製了,來不及替施工和維護人員預備有關某一個產品或某一項技術的比較完備甚至是起碼的材料。誰要想搞清楚某一個問題,或者對於某一個中文資料的內容有懷疑,需要澄清,或者發現了某些規定和做法(往往是參考國外的做法而制定的)不對或不完善,需要加以糾正、完善或提高時,幾乎無例外地都需要求助於外文資料。有時甚至於需要從他們最原始的文章看起,逐年看過來,才有可能搞清楚某個問題的來龍去脈,糾正某個錯誤概念或錯誤標準等等。從這個意義上講,是不是可以認為在非尖端科技領域裡發揮英語作用的餘地比尖端技術領域更大一些呢?筆者在長達二十多年的通信工程設計和施工中堅持結合工作中的問題學習和應用英語,深深體會到,對於從事一般性技術工作的人來說,如果想做一個明白人,而不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趨,以訛傳訛的人,就需要參考英語書刊;如果想在自己普通的技術工作中有所前進和創造的話,也需要參考英語資料。結合工作經常閱讀英語資料,就比不閱讀英語資料的人多了一雙眼睛,多一副耳朵,就能"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就能把外國人的實踐結果借鑒過來,因此就能比不閱讀英語資料的人聰明一點,就能事半功倍;如果拒絕或不能閱讀英語資料,對於一些問題的理解就比較膚淺,可能會花大量的功夫去解決別人已經解決過、並有文章發表的問題,結果事倍功半,而且可能走彎路。


  也許有的人會說不是也可以通過閱讀中文的資料達到以上目的嗎?科技人員通過看漢語的資料瞭解國際動態有三個不足。一是不及時。目前國際的科技發展很快,等到翻譯成漢語時已經不是最新動態了。二是不能很準確地表達出來。因為既然是最新動態,一般都是一些新的概念和進展,懂技術的人去看也要動一番腦筋才能明白,有的東西(尤其是一些新出現的技術可能沒有現成的漢語譯名)不懂技術的翻譯是不可能準確地表達出來的(對此我們不要苛求他們,因為他們不是搞技術的,而且今天翻這個,明天翻那個,五花八門,不可能門門都懂,都翻得準確)。三是你所需要的內容可能根本沒有人去翻譯。因為科技發展到今天,門類實在太多了,各種文獻猶如汪洋大海,只能翻譯出一些大多數人感興趣的處在科技發展前沿的東西,你所從事的工作所需要的外文資料可能就沒有人去收集,更談不上譯成漢語了。


  有的人說"中文的資料都看不過來,那裡還有時間去看英語資料。這種看法是很片面的。有這種看法的人大都是因為英語水平比較低,始終停留在痛苦的"學習"階段,沒有進步到愉快的"應用"階段,從未嘗到過懂得英語的甜頭,所以才說英語沒有什麼用。如果說有的人確實通過閱讀中文翻譯資料而有所啟發和收穫的話,要記住:這些中文資料必然是通過一些負責任的、既懂英語又懂專業的人翻譯出來或寫出來的。作為一個具有大學以上學歷的人來說,為什麼你不應該成為這樣的人,去為那些沒有機會學習英語(大學文化程度以下)的人準備一些準確的材料呢?要知道,隔行如隔山,不懂專業的翻譯是很難把英語科技文章翻譯得很準確的。為了幫助他們把文章翻譯準確,你也必須具有相當的英語水平,而不是一個拿著詞典才能看書的人所能勝任的,所以說,幫助不懂技術的翻譯把需要翻譯的英語資料準確地譯成漢語是每一個具有高等教育學歷的人的一項不可推卸的責任。


  也許有的人會說"我不會英語工作不是也搞得很好嗎?"是的,不少不懂得英語的人本行工作幹得很出色。但可以肯定他說,如果能用英語的話,一定會搞得更出色。掌握了英語,就等於比不懂英語的人多一副耳朵,多一雙眼睛,可以大大地擴大自己的視野,極大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我們經常講要追趕世界先進水平,但是世界先進水平是什麼?我們自己處在什麼水平上,相當於發達國家什麼年代的水平等等問題,都與能不能直接(不是假手於人的間接)獲取國外的科技信息有關。有的人根本不知道世界水平是什麼,自己所搞的科研相當於國外什麼年代的水平,就妄自宣稱處於世界先進水平。他們這樣做,如果不是無知,就是有意欺騙。有很多東西,別人早就搞過了,並且有根詳細的文章發表,如果能找來看,一定能大大地加快科研和解決問題的速度。由此可以看出,如果能結合自己的業務工作學習和使用英語,不但英語水平能夠提高,業務工作也一定會搞得比別人出色。"機遇偏愛有準備的頭腦"一旦有了涉外業務(出國或與外國人進行交流等等),就很有可能會落到你的肩上。而且一定會在從事涉外業務的過程中,深深感到平時所付出的艱苦努力都是值得的。學習英語,應該有"寧肯學了沒有用,也不要到了用的時候後悔沒有學"的思想,應該"時刻積極地準備著",而不要"時刻消極地等待著"。


  5.英語的其他用途


  英語的用途絕不局限於上述幾個方面,它的應用範圍廣泛得很。例如可以作為自己的專業,教英語。由於改革開放形勢的需要,社會對於英語人才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學會英語以後即使不去做英語教師,起碼也可以輔導別人學習英語。隨著社會的發展,對於下一代人的英語水平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不少大學畢業的父母,可以輔導孩子學習各門功課,就是輔導不了英語。這種情況是時代造成的,但是不能成為永生的遺憾。應該抓緊時間學習,即使是與兒女一起學習也無妨。


  6.不會無所謂與會就有所謂


  不少人看到周圍大多數人的英語水平與自己差不多,顯不出自己的英語水平低下,該晉級晉級,因而認為"會不會英語無所謂"。這種看法是不全面的,其實正是因為周圍的大多數人不會英語、如果自己有一定的英語水平,就一定會有用武之地。而且勞者多能,在用英語的過程中水平還會不斷提高,令那些認為"會不會英語無所謂"的人感歎不已,自己也會越來越感到"會英語有所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親德青少年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