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分享者的三個誡律


From : 總裁學苑週報 鄒景平總裁學苑資深專欄作家


 很多人都讚揚分享的偉大,也大力鼓吹分享,但它真的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嗎?


 我最近就被朋友的分享弄得煩透了,他每天寄三到四封eMail,每封信的附檔都是世界各地的美景、養生保健或心靈省思的投影片,每個檔案都要五、六百萬位元組(Mega),雖然內容非常好,但對我而言,卻是很大的干擾,因為下載與觀看都需要時間,我那有那麼多時間,來看這些既不緊急、也不重要的好料呢?結果都是一刪了之,又不好意思請他別再寄了,怕傷了他的感情,真是苦在心頭呀!


 你認為的山珍海味,對別人而言,可能是垃圾食物,所以分享者要切記的第一條誡律,就是「己所欲,勿施於人。」在資訊貧瘠的上一世紀,分享資訊可能是美德,但在如今,尊重他人的時間與精力,不隨便分享,變成第一要務。


 分享不是越多越好,尤其Facebook上,你分享的內容,形成他人對你的認知和觀感,甚至成為求才單位甄選人才的參考資料,所以按下分享鍵之前,一定要慎重考慮其後果,不要貿然行事。


 分享之前,你要先考慮這則分享對自己和對他人的影響,它會影響到你的形象嗎?它會提昇你價值嗎?它會讓人誤解嗎?它對看的人有益處嗎?它呈現出你獨特的思考與觀點嗎?例如,我認為下面這一則分享,就有其價值存在。


 「比較」是用來發現不同,而非判定好壞。「比較」是深度學習時的必要工具,例如昨天,楊照老師把宋朝皇帝和清朝、東漢做對比,就會發現許多有趣的事情。


 這是我在facebook上發表的一個留言,因為自己以前總認為「比較」是不好的行為,也常警惕自己不要跟別人做比較,但最近發現,「比較」也有好的一面,它引發我對人、對時勢更深入的瞭解,例如,我對蘇東坡、曾國藩分別都有些瞭解,但若將兩人做一對比參照,可能就會有更多的發現和想像空間。所以我總結自己對比較的看法,而寫出以上的文字,以供日後參考。


 總而言之,分享的第二個誡律是:「重質不重量,分享之前先三思。」


 分享的第三個誡律,就是要聚焦,不要什麼都談,這對我而言,實在很困難,因為我的好奇心太強,興趣太多了。但也因此,吃虧最大,白花了許多力氣,收效不彰之下,卻體悟最深。


 我有些朋友,只專注於一個主題,例如「手寫筆記本」或「時間管理」等,卻小兵力大功,得名得利,他們其實是非常聰明的,專注於一個小項目,在這個項目中得到第一,比要在比一方面都脫穎而出,要容易得多。所以要「聚焦、聚焦、聚焦」,先找到一個好主題,然後努力耕耘,只分享跟這主題有關的訊息,只要有創意和深度,自然容易曝光。


 分享不要抱著做公益的心態,認為只要付出就好,不必計較結果,其實,分享應該是一個有目標、有計劃的行動,最終目的是要達到分享者和接受者的雙贏,使我們花在分想上的時間,能得到有價值的回報。


 很多分享者一片好心,結果卻變成接收者的災難,甚至傷害到友情,這大概是分享者始料未及的,所以,我要提出分享者的三個誡律,亦即「己所欲,勿施於人。」、「重質不重量,分享之前先三思。」和「聚焦、聚焦、聚焦」,希望能減少資訊垃圾,為大家的心靈做環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親德青少年班 的頭像
    親德青少年班

    崇德文教基金會三重區親德青少年班

    親德青少年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