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因含有豐富的營養且具有飽足感,一直是亞洲各國重要的糧食來源。《東周列國志》記載「臣聞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今歲年穀歉收,粟米將貴,君可請貸於吳,以救民飢」,說明了自古以來,米就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
撰文/王怡文 執行編輯/連思慧 攝影/龍林攝影阿龍 諮詢/陳潮宗中醫診所院長陳潮宗中醫師 產品提供/桂格免浸泡五穀飯、中興米益全香米、馬玉山有機五穀米。
人類運用米的歷史可追溯到九千年前,考古學家發現,最早栽培稻作物是在長江中游湖南、彭頭山等遺址出土。世界上稻米的種類超過四萬多種,最早的稻米據相關研究認為,是亞洲和印尼地區發現的野草所演化而成的。
營養價值高、低卡又健康
米的營養價值相當完整且均衡,米粒中約含0.7~3%的脂肪存於米糠中,得以提煉米糠油。胚芽是植物發芽的部份,富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礦物質。而米粒中所含72~79%的醣則儲存在胚乳中,是提供熱量的主要來源。
研究發現糙米的米糠中所含的米纖維素(hemicelluloses),從大分子被切成小分子後有抗癌的作用,又含有豐富的纖維質、蛋白質、脂肪及維生素B1、B2及某些礦物質,營養價值高於白米,也因此營養學家積極提倡吃糙米的好處多多。
種類繁多、各取所需
《食療本草》談到,米可分為粳米(台灣俗稱的蓬萊米)、糙米、糯米等不同種類,而不同的米有不同的功效。
粳米為禾本科植物稻(粳稻)的種仁,性寒,入脾、胃經,主益氣,止煩止泄。東漢末年醫學家張仲景開始採用粳米來治療疾病,將倉粳米煮飯食用,可止下痢、補中益氣、堅筋骨、通血脈;將粳米研磨後吃下去,則可緩解心痛。
秫米(小米)是高梁之類的米,產地多在北方,性平,能殺瘡疥毒熱;據聞『酒神』杜康,小時候幫忙牧羊,一天突遇大雨,急著回家的他,匆忙中把裝著秫米飯的竹筒忘在樹上,過了幾天,再次來到該地牧羊時,發現遺落的秫米飯已經變得氣味芬芳,這一意外發現,讓杜康認識到米飯醱酵的作用,因而開始釀酒。
糯米的主要成分,絕大部份為碳水化合物,約佔70%左右,而蛋白質部份則佔7%左右,其他還包括鈣、磷、鐵、菸鹼酸,以及維生素B1、B2等成分。可入藥,《名醫別錄》記載糯米味苦,有溫中作用,可令人多熱,大便堅硬;《本草綱目》認為,糯米有暖脾胃,止虛寒泄痢。其黏性頗強,是煮粥的最佳選擇,脾、肺虛寒者適用。
米的食用禁忌
米的營養品質主要決定於蛋白質的成分,尤其是離胺酸(lysine)含量的多寡。但米粒經儲存後,離胺酸、甲硫胺酸與麩胺酸、維生素B1含量會降低。若是儲存於極濕熱的環境中,微生物滋長所產生的黴菌毒素,如黃麴毒素等,會影響人體健康。
為了避免肥胖及心血管病的產生,建議銀髮族以糙米取代白米。但也提醒糙米的嘌呤量高,痛風患者應酌量食用,或改吃胚芽米。糯米煮熟後其性轉熱,不易消化,其含磷量偏高,尤其是黑糯米,就營養學的觀點而言,若磷含量過高時,會減少鈣質的吸收,建議別一口氣吃進太多糯米。
看、摸、聞,挑選好米三要訣
掌握看、摸、聞三大要訣:光澤好的米飯,口感較佳,食米已呈現淡黃,褐,紅色者表示不新鮮。用手抓取如果有大量白色粉末、碎粒或病蟲害粒多時,表示已碾製很久。聞起來有霉味,酸味者,表示不新鮮。
選擇信譽良好的品牌,注意包裝袋上標示的生產期別、加工日期及保存期限,千萬不要買過期貨,並選購具有CAS優良食品標誌者,較能確保優良品質。
米的料理好巧思
洗米時用手輕攪且迅速地將米攪動,連洗兩次。水的多寡是米飯的秘訣,硬度和水份因米而異(米與水的比例約 1.2~1.5 倍);讓米充分地吸夠水分,浸在水裡約 30 分鐘(糙米和胚芽米浸約一小時)。適量在煮飯的水裡加油添醋(或檸檬汁),除了讓飯潔白富光澤,更不容易粘鍋或發餿。煮熟後利用鍋內餘溫悶 20 分鍾以上,食用前將飯充分拌動,讓多餘水氣蒸散掉,飯會更Q更好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