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父母心,所有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光憑愛心,不一定能養好小孩。養育小孩,最重要的就是要將愛心付諸行動,將頭腦中的教育理念身體力行。本章節裡,有很多筆者在生活中教育小孩的親身經驗及成功案例。


爸爸的胎教,可以改變孩子天生的頭腦


自從我的兒子在赫上電視之後,聰明伶俐廣為人知,許多人問我各式各樣的教養問題。最多人問的是,「做了什麼樣的胎夢?」及「怎麼做胎教?」


我們夫妻倆並沒有做任何胎夢,倒是奶奶和小姑夢到了。我母親夢到金黃色的大蟒,小姑夢到桃子。這樣的胎夢其實很普通,但我們對在赫說:「你是金黃色的大蟒,爬過牆壁到來的,表示你會成為很特別的人,很帥吧?」這樣告訴孩子,會讓他覺得自己很特別,自然就會產生自信。


比起一晚的胎夢,十個月的胎教可重要多了。有句話說:「在腹中一年,重要性等同於出生後的十年。」由這句話可以看出胎教對孩子有多麼重要。我自己也非常努力實行胎教。胎教並不是媽媽的專利,爸爸也可以做很好的胎教。


和大部分的爸爸一樣,我也對胎教一無所知。一聽到太太懷孕,除了緊張與興奮,完全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後來,多次和主修幼兒教育的太太溝通後,我瞭解到胎教不單只是媽媽的責任,爸爸也應該一起做。於是,我二話不說,立刻實行胎教。


實行胎教,最重要的是整頓心情。聽好音樂,安定情緒;吃有益的食物,照顧身體,這些固然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要有正面的思想及善良的心。


不論是懷孕的太太,還是即將成為爸爸的我,一想到自己即將為人父母,就不禁更加小心自己的言行舉止。孩子在媽媽的肚子裡,可能什麼都看不到,但我們深信孩子會透過媽媽的眼睛、耳朵或臍帶,把外面的世界全部看在眼裡。


心理健康,身體才會健康;同樣的,身體健康,心理也才會健康。如果不安好心,毀謗別人,貪戀別人的東西,對人不友善,怎麼能期待生出健康的孩子?但也不是說我做了什麼了不起的善行,從此就脫胎換骨。為了孩子,我所做的只是更加尊敬長輩,說話也更小心。透過這樣的行為,無形中讓自己更有所長進。


爸爸參與教育的重點是「付諸行動的愛」


太太懷孕後,我為了當個稱職的爸爸,做了不少努力。一部分原因,是太太持續不斷的對我洗腦,教育我「爸爸參與子女的教育,才能好好教養小孩」,我自己也觀察到一些很棒的小孩,通常他們的爸爸都非常積極參與子女的教育。


不斷閱讀幼兒相關書籍、閱覽幼兒教育專欄電子報,甚至每天花一兩個小時搜尋幼兒相關的網站。我熱衷的程度,還被太太揶揄說,「你想獲頒子女教育博士嗎?」現在想想,也不太瞭解當時為什麼要一直找尋及研讀幼兒/子女教育相關的情報。可能就是基於大部分父母都有的,對子女教育的不安吧!


做了這麼多功課後,我得到的結論是,子女教育的基本及核心就是「愛」。在教育的過程中,不論遇到什麼困難或挫折,因為有愛,才能產生力量、耐心,以及克服難關的智慧。


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愛非常重要。感受到父母的愛,比任何一件事(衣、食、住)更重要。父母的愛,可以讓孩子正面、快樂的成長。感受到父母愛自己的孩子,非常有自信,能肯定的發展自我。這種自信,讓他們在未來不管遇到任何困難,都能鼓起勇氣去面對。


孩子對父母的愛非常敏感。所以,如果想好好養育小孩,如果期盼孩子健康成長,父母採取的最佳戰略,就是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親德青少年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