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鄒景平/資深科技專欄作家


最近我常思索中國傳統教育與西方教育的差異,我的中小學生涯還有許多傳統色彩,那時沒有電視,大家喜歡聽每週一次的廣播劇,很多廣播劇是由京劇改編的,非常強調做人應有的操守和氣節,論語、孟子都是高中必讀和必考的,加上國文課中的大量古文,不知不覺中養成自己輕視財富、注重操守的思維,也影響自己的為人處世,姑不論其好壞,中國傳統教育是一個注重教小孩如何成人(Learn to be)的教育。


我的師父淨空法師常在電視講經節目中,鼓勵大家多讀弟子規,弟子規的總敘是:「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汎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不是最好的做人規範嗎?結語是:「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這不是明擺著期望弟子成為聖賢的「成人」教育嗎?


兩岸的高等教育是最近五十年才蓬勃發展的,台灣更是到了只要學生想念大學,就可以考得上的地步,但最近台積電的董事長張忠謀先生在「經濟成長之新挑戰」演講中,提到「現在連最好的「台灣大學」都昰以職業教育為重。」,職業教育中以「做事(Learning to do)」為第一優先。


他又說:「台灣的教育制度需要改革,職業教育還是基礎所在,不過對少數優秀的年輕人而言,大學教育應該要訓練出具創意、能獨立思考以及終身有計畫、有系統以及有紀律的學習習慣的人。而對更少數更優秀的人才而言,應該訓練他們作「領導人」」


張忠謀是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教父,他認為只有少數極優秀的人需要領導力的培訓,比美國的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略遜一籌,彼得‧杜拉克認為這個世紀的特色,就是大多數人都要學會自我領導與管理,這是「Learn to be」的過程,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戲曲與經典書籍,大部分都在教我們要做忠孝節義之士,雖然是偏重在「成人(Learn to be)」,卻因缺少能即刻展現功用的「做事(Learn to do)」,也就是張忠謀所說的職業教育,而被現代教育機構拋棄了。


然而有趣的是,美國數位學習專家Clark Aldrich,最近在ASTD(美國訓練發展協會)的博客(The Learning Crcuits blog)中發表一篇看法,篇名是:「The New Hierarchy: First, learning to BE; second, learning to DO; and only then, learning to KNOW」,翻譯成中文是「新順序:第一:成人、第二:做事、第三:求知」。他把「成人」擺在「做事」之前。


Clark Aldrich說他最近幫助企業建置社會網路與模擬科技時,發現這個新順序,為甚麼把成人擺在第一位?因為現代員工渴望找到自己的定位,他們努力想知道自己是誰?自己喜歡做甚麼?討厭做甚麼?自己跟誰在一起,感到最舒服、最受激勵或最受挫折?誰是自己的典範?自己想要成為一個甚麼樣的人?優先順序又是甚麼?……簡而言之,就是想搞清楚自己在這世界上的定位,找到自己獨一無二的地方。


唯有當我們聽到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知道自己是誰,找到自我的定位以後,我們才敢於做自己,敢於在會議中表達自己,敢於在網路世界中發表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成果,我們不斷嘗試去了解、表現也驗證自我的獨特性。


Clark Aldrich認為推動web 2.0、社會網絡與流行文化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就是這股「想要做自己」的風潮,所以他將成人擺在第一順位。這跟西方哲學家所倡導的:「了解自己、管理自己、貢獻自己」的三步曲,遙相呼應。


「先成人,後做事,有疑問,再致知」是Clark Aldrich的最新觀點,彰顯出網路科技所帶來的新教育趨勢,也點燃我們整合東方的「成人」與西方「做事」教育理念的信心與希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親德青少年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