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離家出走
約莫在六年前,當小黎(為顧及當事人隱私,皆採化名)的媽媽肚子懷著妹妹小塔時,小黎的爸爸就突然離家失去聯絡,留下小黎、姊姊小莉及弟弟阿右,媽媽也不知所措,生下妹妹後,因為生活壓力的關係,媽媽只能將小黎姊弟四人交由外婆照顧,隻身前往曼谷工作。小黎的姊姊也在四年前,前往馬來西亞幫傭,因為距離遙遠的緣故,一年只能回家一次。


空無一物的房子
小黎現在的住家是捐助的房子,家中並無浴廁與廚房,如要洗澡、如廁只能借用隔壁的公廁,煮飯則用門口的小火爐來燒柴煮飯。小黎的外婆是全村年紀最大的長者,據小黎與外婆口述約有100歲,但因年事已高、體弱多病,耳朵也已重聽、視力也大不如前,平均每三天就必須前往城裡看診。因為心疼外婆為病所困,小黎立志當個醫生,想要醫治外婆減輕疼痛。


努力不懈的生命
平時小黎要為弟妹及外婆準備早晚兩餐,因經濟困窘的緣故,小黎家中並無電燈,也無桌椅可供小黎唸書與書寫,傍晚時常可見到小黎蹲在家門口邊唸書邊煮飯的身影。小黎說在門口架上木板就是她最好的書桌,而天上的月亮就是她的檯燈,每到月圓又晴天的時候,也是小黎最高興的時刻,因為她可以多享受幾個小時的唸書時間。


縮衣節食的日子
在我們到訪時,小黎家的隔壁鄰居也向我們表達小黎一家是附近居民中,生活最辛苦最需要支持的一戶。由於小黎是現在家裡最大的孩子,所以照顧弟妹與外婆的責任就自然落在她的身上,小黎也不能像她姊姊小莉一般,放下年幼的弟妹外出工作來貼補家用,只能就媽媽與姊姊的工作所得來生活,只是一家四口的生活,除了外婆的醫藥費,還有三個孩子的學費要支付,看在懂事的小黎眼裡,只能縮衣節食以度日。


有人問社工員說台灣有這麼多的需要,為什麼我們還要幫助他們,我們總是以伊甸基金會創辦人劉俠女士在世寫下的一句話:「落地成兄弟,何必骨肉親」作為回應。百來多年前台灣曾經接受過許多來自西方國家的幫助,如今當我們有能力的時候,也應該成為一個幫助別人的人。
朋友!請不要忽視自己對世界的影響力,您些微真誠的關懷,必能為他們點亮一盞明燈!即使那只是一點點的亮光,對寒冷的冬夜而言,卻也是真真實實溫暖了人心。


協助計劃
伊甸基金會社工員評估,小黎一家全靠媽媽及姊姊工作承擔家計,因為外婆醫藥費的因素,使小黎一家在生活環境、醫療及教育,皆急需大家伸出援手。智邦公益館在此上網募集小黎一家的生活補助費1,000元、教育補助費1,000元及醫療補助費用1,000元,以上每月共3,000元×12個月=36,000元。
募得款項將交由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協助案主規劃生活,並持續關心輔導。期盼網友們能發揮愛與關懷,您的支持是他們成長的歲月裡,最大的鼓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親德青少年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