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心,拓展人脈的基石
 
大多數的談話過程是由一個人說話,另外的人則在等待輪到自己說話的時機。所以,這位等待說話的人並非完全沒有聽講,但他的聽講只是為了等待發言的那一刻。換言之,他並未注意傾聽,而是在暗暗地想著自己的心事。


「聽」和「聞」,在意志力的行使方面,有著微妙的差異。「聽」,名副其實是透過一個人的聽覺,察覺出聲音;而「聞」是為了瞭解聲音的涵義,有全神貫注傾聽的意義。


若只是「聽」,就不必過於努力;但若是「聞」,就必須使之發生作用。每個人多少都患有全神傾聽卻精神渙散的毛病。如果不注意傾聽說話的內容,而只是茫然地附和著音調的高低起伏,便很容易會犯下過錯。


你有沒有隨著情況的需要,調整過你「聽」與「聞」的不同呢?現在,想像下面這些人的談話,分析他們的聽話程度──


上司向你提出兩個月後要向公司最大一家客戶饋贈禮物的計畫。
你的秘書不厭其煩地告訴你,她星期六在量販店裡找到許多便宜貨。
你的兒子向你敍述他們球隊失敗的經過。
你的上司向你談起他的度假計畫。


前面的例子中,引起你全神貫注傾聽的誘因是什麼?話題?恐懼或感情?有時,明明想仔細聆聽,但卻在下意識中為了某一件事,注意力分散而無法集中。有時是對話題不感興趣,或是說話者的說話技巧拙劣,或是所說的話題缺乏資料價值。


也許,你還可以找到更多的答案,來證明人類聽的能力是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有些話對人說猶如耳邊風,聽過就忘記,但是有些話卻是句句入耳、字字銘刻心中。


聽者的神態,盡在說者的眼裡。如果你是認真在傾聽,自然能給予說話的人肯定的回饋(鼓勵)。對方會認定你是一個理想的傾訴者,並將你的智慧估計得比實際上高得多。


做個忠實的聽眾,就是擁有了掌握人心的強勁武器。尤其在商業界、文藝界和娛樂界裡,有關「聞」方面的行為頗受注目。


在商業界,專為教育用途而設的視聽教材,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讓學者能夠跟錄音帶學習。由此可見,聽這個行為對人類來說是何等的重要。


學習聽講的技能,是一項很重要的政治能力,也是終身受用的。做一個好的聽眾也許很難,但是把這種寶貴的能力應用在工作上、生活上,確能受用不盡,你不妨也試試。


觀察別人的行為是件愉快的事,而且也是一項極為有趣的消遣。「三人行必有我師」,每一個人都有值得學習的優點。有些人說話口齒笨拙、詞不達意,但觀察他的行為舉止,卻隱有深厚的內涵。觀察一個人行動上所顯示出的人品、風格,會讓人覺得趣味無窮。在生活中,經常扮演一個熱心、冷靜的觀察者,必定能使你的生活更豐富。


從觀察別人開始,可以訓練自己的傾聽能力,參加集會時,不管別人玩的是什麼遊戲,你都要積極參與,著手多方面觀察,一定可以從中拾取心得。


為了提高傾聽和觀察的效果,你必須經常設定一個目標。久而久之,你就可以成為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人物,受到眾人的仰慕。


在開會時,你要暫時充當偵探的角色,磨鍊自己的手段。你可以選定任何一個人,作為觀察的對象,仔細聽他的發言,小心觀察他的舉動,並努力透視他的心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所以,兩個不同的人碰到一起後所發生的情節,都可以產生一部像樣的小說。總之,人類的想像力不管怎樣大,無論如何比不上現實的離奇性、刺激性。


讓別人聆聽的秘訣


要說服別人,最重要的是熱情。如果沒有要讓對方完全領會、接受的強烈心意,最後一定會半途而廢、無功而返。但也並不是說只要有熱情就夠了,為了讓對方願意聽下去,就必須在表現方式上下功夫。


有些人連自己做過的事也不能說明清楚。比如,只要說「昨天去哪裡,做了什麼事」就可以了。他卻從「昨天身體很不舒服」之類不著邊際的話開始說起,聽的人因為一直都沒聽到重點,所以就沒有認真聽,而講的人就變得很丟臉了。


拖拖拉拉的說話方式也不行,讓人聽不出話中的條理與邏輯,有時也會因意思不清楚而招致不必要的誤解。在每次呼吸之間說完一句完整的話,讓對方完全瞭解,這種說話方式最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親德青少年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