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 博客來網路書店 文/莽斯特


數字,可以讓龐雜精密的世界透過適當的簡化而讓人容易理解,但也有其限制。所有數字資訊的搜集、整理、解讀、公布……都是透過「人」執行,因此也造成數字的角色極端模糊,既有信服力、又有欺騙力,經常落入遭到濫用或扭曲的狀態,導致我們對於事件真相認識不清。


雖然我們無法完全掌握日常生活所接觸的數字資訊來源,但是我們還是能夠具備看透數字的能力,而這就是《如何用數字唬人:用常識看穿無所不在的數字陷阱》的基本概念。本書的二位作者並不會賣弄高超艱澀的統計數據,而是盡量以生活中的各項統計數字為例,讓不特別具備專業背景的一般大眾,也能釐清從各種專業領域(政府的政策、醫療相關資訊等等)拋出的數字真相。


當我們看到數字,尤其是天文數字時,可能一時之間會失去判斷的依據,但是作者告訴我們,只要用常識就能看透數字。數字的意義為何?大還是小?只要先以生活經驗將數字個人化就能明瞭,例如書中舉例:2007年英國政府宣布提撥一千萬英鎊的預算,振興小學的音樂教育,這個數字看起來很大,但是,當時全英國約有五百萬個小學生,若將該筆預算平均分配給小學生後,每位學童二英鎊的預算,能有什麼振興作用,實在值得考慮。


數字會有說話,但數字所顯示的事件相關性並不等於事件因果關係,有時候當所顯現的「證據」剛好符合我們的需求,我們很容易就會有輕信的衝動。而數字將複雜事件簡化的特性,也正符合人的惰性,因此不輕信直覺反應,時時運用大腦思考過於簡化的「真相」,也是一種值得培養的好習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親德青少年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