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也要生活


From : 晨星生活勵志報


這是件殘酷的現實:除非你無比幸運,或是很愛你的富叔叔剛過世,否則存一大筆錢得花很久時間。
但若你因此放棄或不努力,你將失去生命中的寶貴經驗,這些課程存在於人生旅途中,而非終點上,在本書中,所羅門王屢屢指點金玉良言,讓我們瞭解在邁向富裕途中可得到的人生寶藏。


※太快致富?※


我們聽過太多人一夜致富後毀了生活,例如平凡人贏得樂透頭彩,雖然坐擁億萬財富,幾年後卻種種問題纏身,可惜這種案例屢見不鮮。
想想過去有哪些童星生活因幼年致富而變調,我認為他們太早獲得太多成功與金錢,以至於失去了童年,他們缺乏隨年齡與經驗獲得的成熟度,麥可‧傑克森、琳賽‧蘿涵、麥考利‧克金、丹尼布‧納德斯、泰妲‧歐尼爾、茱蒂‧嘉蘭等人比比皆是。


有些人天賦異稟,生活卻歷經苦難,大多是因為他們無法掌控成功,拿金錢自毀前程,知名演員與諧星約翰‧貝魯西年僅三十三歲,便因使用古柯鹼與海洛因過量英年早逝;電視節目《週六夜現場︾明星克里斯‧法利也在三十三歲時,便因過胖併發使用古柯鹼與海洛因過量死亡;吉姆墨里森原是「門」(The Doors)合唱團主唱,卻因可能用藥過量導致心臟病發,僅僅才二十七歲便離世;著名音樂家與吉他手吉米‧罕崔克斯也在二十七歲那年,因為服用安眠藥過量致死;影星瑪莉蓮夢露用藥過量辭死時,也只不過三十六歲。


有些人或許覺得,這些人是因為吸毒或童年遭寵壞而小命不保,他們擁有一切,但仍不滿足,有些案例或許如此,但若以更坦白、更慈悲的角度分析,這些人雖然滿是天賦,但也是努力工作的一般人,衷心盼望才能獲得肯定,可惜這份肯定來得太快、太早,許多原因致使他們走向自我毀滅,但絕不能忽視驟富造成的影響,財早於智。


人需要時間成熟,需要時間鍛鍊,需要時間逐漸體悟生命的意義,唯有如此,我們才能以成熟雙眼看待辛苦工作與儲蓄,並心懷感激。
一如先前所言,所羅門王曾說:「詳加籌劃的,足致豐裕;行事急躁的,都必缺乏。」(箴言21章:5),這不就是以上故事的重點嗎?當財富驟至,某種貧乏幾乎總隨後而至,也許是金錢、情感、社會或精神,我想像多數讀者均已有些年歲,明白自我毀滅是症狀,但非疾病之源。
事實如此,人類需要長時間才能聰明致富。


※視野的力量※


美國開國元勳傑佛遜曾說過:「千萬別寅吃卯糧」,這確為真知灼見,但許多人卻置之不理,人們每天使用信用卡消費,打算以後再想辦法償還,為何如此?因為我們多數人都一樣,都屬於追求立即滿足的世代,我們希望立即擁有,而信用卡正有此功能,這種現象肯定讓傑佛遜啞口無言。


我相信人們之所以急著累積財富,並相信富裕會讓生活更好,其中一項原因在於不滿現狀,為什麼?若各位閱讀本文時,正居住於已開發國家,您或許已比世上許多人過著更好、更舒適的生活,我們常會忘記,縱然沒有大筆金錢,日常生活也已非常幸福。


我和各位無異,面對相同誘惑、懷有相同欲望、擁有遠大夢想、追求美好事物,有時覺得自己理應獲得更多,每當這些想法縈繞心頭,我總不斷提醒自己,未來二十四小時內,將有三萬人餓死,其中多數為孩童,三萬人!全球超過十億人沒有安全飲用水;在世界某些地區,擁有五百平方呎的房屋已為豪宅;全球百分之九十五的民眾每日生活花費不及十美元。


請別誤會,我並不希望讓任何人對財富產生罪惡感,財富能讓我們撥亂反正、糾舉社會弊病等,我只是努力幫助讓我們彼此維持視野清晰。
我並非阻止各位儲蓄、投資或努力累積更多財富的價值,畢竟本書目的即為此而來,重點在於我們若對生活現狀感到滿足,並在人生各階段維持生活愜意,決定儲蓄與投資時會更加正確。


感到滿足與財務責任感是教育後代的重要課題,試想孩子若以我們為榜樣,對於任何財務現況感到快樂,我們也能教育他們管理金錢,並負起責任為自己的未來儲蓄與投資。使徒保羅對此曾有句金玉良言:「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祕訣。」。(腓立比書4章:12)


我希望各位隨時隨地都能獲得「平靜」,也保證若實踐這種真理,必然會更加快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親德青少年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