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對了,工作更有勁 玩出職場微笑曲線 
 
From : 賴韋廷 30雜誌


     夏天是屬於營隊與旅遊的季節,短期脫離工作狀態出外遊玩,似乎可以令人變得更柔軟、敏銳,身心更有力量。愈來愈多企業定期委外舉辦活動,透過營隊式的戶外體驗活動取代制式培訓,或是企畫有趣的主題式福利措施,各式企業舉辦的活動也許目的不一,卻都出自延展員工工作韌性的人資觀點考量。



     專辦體驗式冒險教育的「台灣外展教育中心」(Outward Bound Taiwan),成立10 年來,為雀巢、香港商法華(Dior)、聯發科技、LG 台灣樂金等許多企業規畫無數體驗式營隊。從早期推廣不易,1 天課程僅能收取1 人1000 元的學費,直到因為建立起專業形象,學費調升至1 人1 天8000 元的現在,執行長廖炳煌談起體驗教育,依舊不斷強調,這些課程絕不是笑鬧一場的團康活動。



遊戲悟真理,過程比輸贏重要


     「體驗教育的課程設計是非常powerful 的,裡頭有解決問題的過程,遊戲的意義非常清楚。課程引導員並非提供答案的老師,當課程時間結束,他會引導學員反思剛才的共同經驗,使學員在思考中產生與日常生活工作的連結,並自行提出解決方案。」他舉例說明,曾有某科技產業部門的學員參加活動,15 個碩博士在一起,提出了18 個解決方案,卻無法在一個半小時內選出定案。



     「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方法很好,都想要大家『聽我的』。」廖炳煌說學員在活動結束後就立刻知道,所有方法都很好,但溝通過程中必須能完整聆聽對方意見,因為解決問題比輸贏更重要。



     不像體驗式冒險具有強烈目的,企業舉辦的福利型活動,如:年終晚會或年度旅遊,常被認為是徒具噱頭的慰勞;但擁有科技產業人力資源部門二十餘年資歷,現任宏達電人力資源處副總的王冠軍表示,福利活動要評估利弊得失,分配有限資源,絕非毫無計較,「大家都相信福利活動對員工產能有幫助,但是沒有具體的衡量指標,很多研究報告顯示員工滿意度與生產效能之間無法成正比。漫無止盡地滿足員工,反而會降低生產力,因為太滿意,鬆懈的心態就出來了,公司畢竟不是社團。」



     不能使員工鬆懈,卻又不能過分保守,尤其2006 年通過商業會計修正案,員工分紅將列入企業支出費用,2009 年開始,課稅將按照一般所得稅距;回歸基本面,員工拿不到以往巨額的隱形薪資,「這時候公司要找到人才,就要靠好的管理制度。軟性活動絕對是其中一部分,這顯示公司有沒有照顧員工,不能只會給股票。企業之間,看得見與看不見的都要比,活動必須辦出特色,就像雜誌或刊物會有自己的target。」王冠軍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親德青少年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