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個家長都想遇到這樣的老師


From : 寶瓶希望教室


那天早上帶阿米兒去上課,正當我在與其他媽媽話家常,B媽媽跑來說:「快去看看你們家兒子。」


我遠遠地瞧見兒子蹲在草地上玩車子,沒怎麼樣啊,再近一看,嘩!車子上怎麼全是泡泡?


「阿米兒,你在做什麼啊?」我不動聲色地問。


這小子忙得很,頭也不抬地說:「給車子洗澡。」



喔,可能是上回帶阿米兒去洗車廠給車子洗澡。隔著玻璃窗,看到車灑滿肥皂泡泡的一幕讓他印象深刻,所以現在他也依樣畫葫蘆。


只是,這些肥皂泡是哪來的呢?原來不遠處有一盆肥皂水,是給小朋友吹泡泡用的。阿米兒不厭其煩地把雙手浸到盆子裡,再把泡泡抹在車子上。他來來回回跑了好幾趟,很認真地把車子從頭到尾均勻地上了一層肥皂。他「洗」得很徹底,連輪胎與音響天線也不放過。


這時老師來了。她也問:「你在做什麼呢?」


阿米兒得意地回答:「洗車子。」


老師的反應我很欣賞:「哇!好棒唷!那等你把車子洗乾淨以後,要記得替它打蠟喔!」


老師朝我眨眨眼,悄悄地說:「等他玩夠了,給他幾張濕紙巾,把肥皂泡擦乾淨。」說完,她又蹲下來摸摸阿米兒的頭,讚美了他幾句就走了。


老師的態度讓我很感動。


我想,阿米兒這種「打破傳統的另類玩法」不一定能容於每一位老師。有些老師可能會驚聲大叫:「你在幹什麼?把車子弄得濕漉漉的!」不然就是連忙制止:「不對不對,那是用來吹泡泡的肥皂水啦!」否則就是大驚小怪:「看看你的手、你的袖子,怎麼全都是肥皂泡?」


可是老師不但沒有制止阿米兒的「脫軌行為」,反而鼓勵他「好好地把車子洗乾淨」,並適時地指引他如何善後:「要記得給車子打蠟。」(之後用紙巾把肥皂泡擦乾淨。)


老師這樣的做法,與我對孩子的「遊戲理念」不謀而合。我們不需要「教」孩子如何去玩,他們的想像力自會帶領他們達到「好玩有趣」的境界。不要過度限制孩子要「規規矩矩」地玩耍,只要能學習自己收拾善後,偶爾弄髒了、搞砸了也沒有關係。


面對一盆肥皂泡,我們可以用來吹出好多好大的七彩泡泡;面對一輛跑車,我們也可以趴在地上玩起「嘟嘟車」的遊戲。當然,我們也可以將兩者「結合」,創造出另一種遊戲的方式。玩具是名詞,不是形容詞,所以要讓玩具「好玩」,全看你怎麼玩。既然「好不好玩」的主權是在玩的人手上,那同一個玩具就可以有不同的玩法。這背後的祕訣,就在於「想像力」。


就這樣,阿米兒玩得不亦樂乎。他痛痛快快地替車子洗了一頓澡。之後,我陪著他用濕紙巾把肥皂泡抹乾淨,再用抹布將車子擦乾。


最後拿著光潔如新的車子秀給老師看。


老師讚許地微笑:「好乾淨的車子,你做得好棒!」


而我看了,嘴角也不覺地上揚:「老師,妳也好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親德青少年班 的頭像
    親德青少年班

    崇德文教基金會三重區親德青少年班

    親德青少年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