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時常飽受壓力,不得不把時間浪費在沒有生產力的用途上。不管是否擔任經理人,知識工作者都必須把不少時間花在毫無貢獻的事情上,這樣當然浪費許多時間。知識工作者的職務愈高,組織對其個人時間的要求就愈多。
一家大公司的老闆曾告訴我,他在擔任執行長的兩年內,除了耶誕節和新年,每天晚上都得參加「公務」性質的晚餐,每次總得浪費好幾小時。不過,他認為沒別的方法可想。有時是歡送員工退休的晚宴,有時是跟生意往來的政府高官吃飯,執行長無論如何都必須出席。參加儀式典禮就是他的工作之一。他並不認為這類晚宴對公司或他個人發展有何貢獻,但他必須出席,而且還得舉止優雅。
每位知識工作者的生活中,同樣也充滿許多浪費時間的事。當公司的最佳主顧打電話來,業務經理根本不能說:「我在忙。」就算顧客說的是一些跟生意無關的閒談,他也得洗耳恭聽。醫院主管必須參加每一場員工會議,否則醫師、護士、技術人員等,就為認為院方不重視他們。當立法委員打電話要資料時,政府官員最好儘快照辦,免得日後在議場上被修理。所以,知識工作者一天的工作當中,就充斥著這些瑣事。
就算不是經理人,情況也好不到哪裡。有太多事占用時間,雖然無助增加生產力,但又不能置之不理。
因此,無分什麼職務,大部分時間就浪費在那些必須做、但卻少有貢獻的事情上。 不過,以知識工作者的各項任務而言,即使只求最低水準的效能,也需要相當多的時間。如果花的時間不夠,就形同完全浪費,終歸一事無成,還得一切從頭再來。
舉例來說,撰寫一份報告的初稿可能要花六到八小時。如果你打算連續三週、每天兩次、每次利用十五分鐘撰寫,根本一點意義也沒有。到最後,你得到的不過是白紙上一堆塗鴉罷了。但是,如果你把門鎖上,不接任何電話,不受任何干擾地專心地寫報告,經過五、六個小時後,應該就可能寫出初稿的雛形。之後,就可分次利用零碎的時間,依照報告的章節與段落而逐句修改。
做實驗跟寫報告一樣。實驗者必須花五到十二個小時,才能把實驗設備準備妥當,並至少把實驗完整地進行一次。如果中途被打斷,就必須重頭再來一次。
因此,知識工作者為了發揮效能,必須能抽出一段相當長並且不受干擾的時間。片段零散的的時間,就算加總起來很驚人,還是沒辦法讓人把事情做好。
與別人一起工作時,情況更為嚴重,而主管的主要任務偏偏要與別人一起工作。人是時間的消費者,其中大多數也是時間的浪費者。
只花幾分鐘跟人相處,根本就毫無生產力可言。如果我們想溝通什麼事情,少不了要花上一段時間。知識工作者如果以為可以在十五分鐘內,跟部屬討論計畫、方向和績效,只是在自欺欺人罷了可是,許多經理人就真的這麼相信。如果我們想發揮影響力,可能至少得花上一小時的時間;如果要建立人際關係,需要的時間還要長的多。
知識工作者彼此間的關係特別花時間。不管是因為知識工作中,主管和部屬間彼此隔閡或缺乏上下之分,總之跟勞力工作者相比,知識工作者會要求主管和同事多撥一點時間給他們。而且,我們無法像評量勞力工作者一樣評量知識工作者,無法只用簡單的幾句話說明他們是否做了該做的事,或工作表現如何。我們可以告訴勞力工作者說:「我們的工作標準是每小時生產五十件,你卻只生產四十二件。」但在了解知識工作者的工作是否令人滿意前,我們必須先坐下來跟他溝通,確認他究竟該做哪些事,又為什麼該做這些事。而這種溝通是很花時間的。
由於知識工作者是靠自我督導,所以必須了解組織期望他有何成就,並了解其中原因。他必須知道自己的工作成果會被哪些人所使用,也必須了解這些人的工作。因此,他需要許多資訊、討論及指導,而這一切都要花時間。大家總以為,知識工作者大多是要求主管的時間,但事實上,他也要求不少同事的時間。
知識工作者為了獲得成果和績效,就必須專注於組織整體的成果和績效目標。也就是說,他必須抽出時間,將目光由自己的工作移到成果上,由自己的專長移到外部上,因為績效高低完全在組織外面見分曉。
大組織中的知識工作者如果表現良好,高階主管應該花時間定期跟他們溝通,有時候連新進員工也包括在內。主管應該詢問他們:「對於你的工作狀況,我們這些高階人士該知道什麼?對於我們的組織,你有什麼看法想告訴我?你認為我們有哪些機會沒充分利用?你認為我們有哪些危險沒察覺到?同時,有關組織的事,你想從我這裡知道什麼?」
無論在政府機構、企業、研究實驗室和軍隊中,一樣需要這類輕鬆的交談。如果欠缺這種溝通,知識工作者會失去熱忱,淪為每日應卯的心態,不然就是把精力都放在培養個人專長上,不重視組織的機會和需要。但是,這種溝通很花時間,尤其氣氛要輕鬆而從容,就更是急不來。在這種時候,必須讓人覺得:「我們有的是時間。」事實上,這表示談話者必須儘速把許多事做完,同時必須能撥出一大段完整的時間,不受太多的打擾。
私人關係和工作關係混雜在一起,也很花時間。如果想以急迫的方式處理這種混合關係,往往會產生磨擦。其實,任何組織都少不了這種情況。共事的人數愈多,單單花在彼此互動的時間就愈長,能用於工作、成就和成果的時間就愈短。
因此,組織規模愈大,知識工作者真正擁有的時間就愈少。知識工作者就更該了解自己把時間用到哪裡,並妥善管理個人可運用的有限時間。
組織中的成員愈多,有關人事方面的決策就愈頻繁。但是,倉促的人事決策,往往以錯誤居多。人事決策要得當,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從容考量。通常總要做過幾次這類的決策後,才能釐清箇中關鍵所在。
在當今的工業化國家中,知識工作者倒沒有什麼運用休閒時間的問題。相反地,他們的工作時間愈來愈長,別人對他們時間的要求也愈來愈迫切。而且,這種時間不夠的情況必定會更加惡化。
造成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就是,高生活水準必須以創新和變遷的經濟為前提。但是,創新和變遷卻要花掉主管許多時間。如果時間短暫,那麼一個人能想的、做的,只是他本來就知道、也一直在做的那一套。
針對英國自二次大戰後,經濟為何一直嚴重落後,最近有相當多的研究。其中一項確定的原因,就是英國老一輩企業人士,想和他們的員工一樣輕鬆安逸,工作時間也一樣短。但是要過這樣的日子,除非企業或產業緊抱著舊有的運作方式不放,並且規避創新和改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