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把一群獨立個體集合起來,讓他們轉變為一個有效率的團隊,並不是一蹴可幾。加入團隊的人,都有各自的進程。許多人把新隊友視為升遷、獎賞和酬勞上的競爭對手。也有其他人,可能會對其中一位或許多被硬湊在一起的人,懷有惡意,而且總有那麼一、兩位,缺乏團體工作所需的社交技巧。


個人進程、內部競爭、惡意,以及拙劣的社交技巧,在每個團隊都會出現,只是程度有別,若不想辦法加以包容或消弭,會破壞團隊效率。


專業與工作風格的多樣化,可能是你當初卯足全力帶進團隊的,這種多樣化卻也可能讓合作倍加艱難,畢竟大家對專業行家所用的語言通常並不熟悉。處理這些問題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建立明確的行為規範。一如卡然巴哈和史密斯描述,以下這些規則至關緊要:


‧出席。成員和領袖必須了解,如果個人未能在開會或合力工作的時間出現,團隊就不能做出決策和完成工作。若你是領袖,大家會以你為樣本。如果你慣常遲到或缺席,他們會依樣畫葫蘆。


‧中斷。規定在開會和工作研習時,手機要關上。在團隊研習時接電話,表示那通電話比團隊正在進行的事更重要。


‧沒有神聖而不可侵犯或討論的人事物。同意沒有任何議題不准討論,例如即使知道一項改變將顛覆一位身分特殊的執行主管,流程改造團隊不會因此卻步或拖延這項議題的討論。略過執行主管可能反對的議題,是向每個人發出這樣的信號:團隊與團隊工作無足輕重。


‧建設性批評。解決問題時一定會產生許多立場不同的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的擁護者必須了解,他們有權捍衛自己的見解,但禁止以欺瞞或暗藏關鍵資料打擊對手。團隊成員也必須學習如何以建設性的方式,表達不同的意見。


‧保守機密。有些團隊議題一定很敏感。除非所有成員都有信心,在團隊裡說的話不會外流,否則他們不會暢所欲言。


‧行動導向。團隊不是為了會議和討論而組成的,這麼做只是耗時的空談。團隊真正的目的是,採取行動,達到成果。從一開始,就要把說清楚。引用卡然巴哈和史密斯的說法,行動導向意指,「每個人都在做真正的工作」,而且「每個人都有受委派的任務,並且要執行完成」。


稍後,我們將詳盡檢視關於行為規範的管理議題。然而,履行規範在此值得討論的理由在於,明確處理這些議題是讓團隊正確起步的關鍵之一。


你的團體行為規範應該是什麼?那得視團體的目的及成員的個性而定。但確定的是,任何一套有效的規範,都應該簡明清晰。也都應該包含基本要點:尊敬團體中的所有成員、承諾主動傾聽,以及了解如何表達關切、處理衝突。


為確保意見的自由流動,有些團體可能會希望更進一步,比方說,毫無保留的直言不諱,每個人都有和其他任何人意見不合的權利。他們也可能想要對下述事項採取特定的指導方針:


‧ 支持接受計畫中的風險。
‧ 建立有關承認並處理失誤的程序。
‧ 激發個人的表達能力。
‧ 鼓勵成員融入團隊之中。


不論你的團體採取何種規範,確定所有成員是共同參與建立規範,同時每個人也都樂意遵守,他們的參與和接納會預防許多問題發生。此外,要留意的是,即便在團隊專案的一開始已充分討論指導方針,但行事規範仍常意外出現。


例如有某些人的自尊心在團隊的最初會議中受損,你可能會觀察到一種微妙的敵意在受影響的人之間的後續互動中流竄。那樣的敵意,可能會透過事後勸告、批評、譏諷和其他使對方達不到預期目標的行為來彰顯。身為領袖或團隊成員,你應當勸阻這種行為,提醒每個人,彼此尊重、開放討論和互助合作,才是該有的行為規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親德青少年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