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舉止禮儀的標準(1)



    舉止是人際交往過程中的禮儀表現形式,除了口語的禮儀外,它講究的是人體動作與表情的禮儀。它通過人的肢體、器官的動作和面部表情的變化,來表達思想感情的語言符號,也叫人體語言或肢體語言。
    舉止,是一種非文字語言,包括人的體態姿勢、動作和表情。舉止語言是用人體的動作、表情作為辭彙來象徵人的心靈、表達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種非語言的語言。人們在交談中,一個眼神,一個表情,一個微小的手勢和體態,都可以準確的表現出人真實、誠懇的心態。此外,舉止所發出的語言資訊比起口頭語言具有含蓄、模糊的作用,給人們以朦朧美的感官享受。
    優美的舉止不是天生就有的,我們既然瞭解了它,就應當積極主動地參與形體訓練,掌握正確的舉止姿態,矯正不良習慣,達到自然美與修飾美的最高境界。
    ◎站姿自然
    站姿是人的一種本能。常言說:“站如松”,就是說,站立應像松樹那樣端正挺拔。站姿是靜力造型動作,顯現的是靜態美。站姿又是訓練其他優美體態的基礎,是表現不同姿態美的起始點。
    (一)規範的站姿
    頭正。兩眼平視前方,嘴微閉,收頜梗頸,表情自然,稍帶微笑。
    肩平。兩肩平正,微微放鬆,稍向後下沉。
    臂垂。兩肩平整,兩臂自然下垂,中指對準褲縫。
    軀挺。胸部挺起、腹部往裏收,腰部正直,臀部向內向上收緊。
    腿並。兩腿立直,貼緊,腳跟靠近,兩腳夾角成60度。
    這種規範的禮儀站姿,同部隊戰士的立正是有區別的。禮儀的站姿較立正多了些自然、親近和柔美。
    (二)服務崗位中的幾種站姿
    1.規範站姿(如前文介紹)。
    2.叉手站姿:即兩手在腹前交叉,右手搭在左手上直立。這種站姿,男子可以兩腳分開,距離不超過20釐米。女子可以用小丁字步,即一腳稍微向前,腳跟靠在另一腳內側。
    這種站姿端正中略有自由,鄭重中略有放鬆。在站立中身體重心還可以在兩腳間轉換,以減輕疲勞,這是一種常用的接待站姿。
    3.背手站姿:即雙手在身後交叉,右手貼在左手外面,貼在兩臀中間。兩腳可分可並。分開時,不超過肩寬,腳尖展開,兩腳夾角成60度挺胸立腰,收頜收腹,雙目平視。
    這種站姿優美中略帶威嚴,易產生距離感,所以常用於門僮和保衛人員。如果兩腳改為並立,則突出了尊重的意味。
    4.背垂手站姿:即一手背在後面,貼在臀部,另一手自然下垂,手自然彎曲,中指對準褲縫,兩腳可以併攏也可以分開,也可以成小丁字步。
    這種站姿,男士多用,顯得大方自然、灑脫。以上幾種站姿密切地聯繫著崗位工作,在日常生活中適當的運用,會給人們挺拔俊美、莊重大方、舒展優雅、精力充沛的感覺。
    要掌握這些站姿,必須經過嚴格的訓練,長期堅持,形成習慣。
    在站立中一定要防止探脖、塌腰、聳肩,雙手不要放在衣兜裏,腿腳不要不自主地抖動,身體不要靠在門上,兩眼不要左顧右盼,以免給人形成不良印象。
    ◎走姿穩健
    走姿是一種動態美。每個人都是一個流動的造型體,優雅、穩健、敏捷的走姿,會給人以美的感受,產生感染力,反映出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
    (一)規範的走姿
    頭正。雙目平視,收頜,表情自然平和。
    肩平。兩肩平穩,防止上下前後搖擺。雙臂前後自然擺動,前後擺幅在30~40度,兩手自然彎曲,在擺動中離開雙腿不超過一拳的距離。
    軀挺。上身挺直,收腹立腰,重心稍前傾。
    步位直。兩腳尖略開,腳跟先著地,兩腳內側落地,走出的軌跡要在一條直線上。
    步幅適當。行走中兩腳落地的距離大約為一個腳長,即前腳的腳跟距後腳的腳尖相距一個腳的長度為宜,不過不同的性別,不同的身高,不同的著裝,都會有些差異。
    步速平穩。行進的速度應當保持均勻、平穩,不要忽快忽慢,在正常情況下,步速應自然舒緩,顯得成熟、自信。
    行走時要防止八字步,低頭駝背,不要搖晃肩膀,雙臂大甩手,不要扭腰擺臀,左顧右盼,腳不要擦地面。
    (二)變向走姿
    變向走姿是指在行走中,需轉身改變方向時,採用合理的方法,體現出規範和優美的步態。
    1.後退步
    與人告別時,應當先後退兩三步,再轉身離去,退步時腳輕擦地面,步幅要小,先轉身後轉頭。
    2.引導步
    引導步是用於走在前邊給賓客帶路的步態。引導時要盡可能走在賓客左側前方,整個身體半轉向賓客方向,保持兩步的距離,遇到上下樓梯、拐彎、進門時,要伸出左手示意,並提示請客人上樓、進門等。
    3.前行轉身步
    在前行中要拐彎時,要在距所轉方向遠側的一腳落地後,立即以該腳掌為軸,轉過全身,然後邁出另一腳。即向左拐,要右腳在前時轉身,向右拐,要左腳在前時轉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親德青少年班 的頭像
    親德青少年班

    崇德文教基金會三重區親德青少年班

    親德青少年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