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父母砸1,000萬送孩子進名校;聰明父母帶孩子爬玉山,讓哈佛奉上獎學金
全球教育軍備競賽已經啟動!孩子的教育已經不能不投資,但如何投資才能得到最大效益?關鍵在於:花得對,比花得多更重要。
(文)陳雅玲
台北的梁小姐與先生以及一兒、一女,除了中華民國護照之外,還持有台灣邦交小國布吉那法索的護照。不是他們打算移民非洲,只因:她要先讓小孩子成為「外國人」,才能讓孩子讀台灣的國際學校。
她找了許多門路,「還有賣假護照的,但我們不敢去買。」後來他們花了三萬多美元,請移民公司為全家四人拿到布吉那法索的護照。但有了外國籍,還有一段奮鬥路。「台北美國學校很難進,以父母有美國護照的優先,子女有美國護照的次之。」她說,其實台灣的外僑已經不多了,但擁有美國護照、外國護照的台灣人,卻排著隊等名額。「美國學校連排隊都要錢,排一年要新台幣一萬元,第二年繼續排,還要交五千元。」
第二熱門的是屬於太古集團的歐洲學校。這個他們也一樣排不上隊伍,梁小姐只能騎驢找馬:兒子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先去考菲律賓教會辦的道明外僑學校,希望以後能「轉進」更好的國際學校。
誰知在道明做完測驗,學校竟然跟他們說:「你孩子的英文只有一年級程度。」兒子連道明都沒考上,只好先去上南港的慈恩美國學校,「真的很像補習班,連操場都沒有,設備也都很陳舊。」雖然覺得委屈,但也沒辦法,幸好三個學期後,兒子終於爭氣的考上歐洲學校。她跟兒子說:「媽媽英文不行,你要自己當家長,自己盯自己。」
她算了一下,每個孩子一年除了兩萬美元的學費,還有ESL(英語加強課)學費五千美元,一年保守估計也要新台幣七十幾萬元。兒子光到高中畢業,就共需要五、六百萬元。
這個數字高嗎?看你跟誰比較。若是跟全世界的白領菁英家庭投資在子女身上的教育費用相比,這可能低於平均值。根據《經濟學人》的一篇調查專題,早在二○○五年,全球白領家庭栽培子女的教育費用,就已經超過一人三十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萬元)。
這是一場全球白領家庭的「千萬小孩」軍備競賽。走訪幾個現場,我們看到了全球父母為了這場軍備競賽,競相投入的激烈狀況。
台灣現場 對教育體制失望 開啟高價私人教改時代
過去,台灣每一個孩子幾乎都跟著教育制度走,最高目標是「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然而,現在自建體制,不循過去軌道的家長越來越多。
有經濟能力的家長,開始兵分三路:第一條路是送出國念私立寄宿學校;第二條路是留在台灣上美國、歐洲等國際學校,花費最高(可能需要辦移民,幫孩子取得外國籍,才能進國際學校);第三條路,則是進入康橋雙語學校,或薇閣、復興私立中小學,再不然花錢買房子,取得公立新生雙語小學的學籍。
「殊途同歸的是,都在加強英文,最慢到了高二階段,就送到國外念大學。」一位打算將孩子送進國際學校的家長甚至說,等大學畢業,再出國念研究所,「那是下下策!」
家長心中的壓力,其實來自全世界。「這是面對世界的問題。」為孩子創辦新竹美國學校的朱家明指出,家長關心的是十年、二十年後,孩子需要什麼能力,才能在這世界生存?「教改讓人失望,我們只能自掃門前雪,尋求脫離。」
楊梅陽光山林社區裡的吳太太有三個孩子,老大讀完私立國中,在大陸經商的爸爸,就鼓勵她到美國讀高中。結果,不但女兒轉進新大陸,進入每年學費高達兩萬美元的寄宿學校,弟弟才國二結業,也飛去讀同一所學校。有了老大的經驗,吳太太已經頗有心得:國二就去,才來得及把英文學好,獲得好的高中成績,這樣大學才有機會進入常春藤名校。
那麼早送出國,要花不少錢吧?吳太太嘆了一口氣,「我們算過,三個孩子都出去讀高中、大學、研究所,保守估計,總共要花五千萬元。」
除了選學校,部分家長還有更高檔的教育投資法。新竹美國學校校務長朱家明讓孩子從小看表演、參觀博物館,安排知性的深度旅遊,「錢是花了不少,但孩子看世界的眼光是不一樣的。」此外,還訂外國雜誌、學小提琴、騎馬,廣義的教育一個月大約四萬元。高中的女兒參加史丹佛大學遠距教學;暑假,她帶兩個孩子到美國上夏令營,一個暑假就花一百萬元。
無法送孩子出國或念國際學校,家長一樣設法用各種管道來進行「私人教改」。補習班沒有因為教改而減少,就是證明。根據教育部統計,二○○七年全國補習班數量是一九九八年的四.三三倍,以升學為主的文理補習班更是五.二三倍,而且補習的主題多樣,除了英數理化、潛能開發、琴棋書畫,甚至社交禮儀,無所不補。台北的小學生,每十人就有七人參加補習,國中生每十人,則有六人向補習班報到。
高雄師大教育系教授陳麗珠,前年曾對高雄縣市及屏東縣四十三所國中,與八十六所國小家長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國小的教育私成本(註冊費、補習費、家庭文化活動費),約占總成本的五五%,遠高於政府與社會投入的四五%公成本(學校人事費、業務費、補助款和社會資源);其中,補習費就占全部成本的三五%。
如果連國民義務教育,家長負擔都如此沉重,更遑論其他的教育投資。
韓國現場 高中生補習到凌晨 「野雁爸爸」為子女奉獻全部收入
在韓國首爾市東北方,地鐵最後第二站的三溪區,有一個大樓林立的住宅區,韓國《時事》雜誌科學、醫藥線主筆吳允鉉的家,就在這裡。這間三十三坪的公寓,價值三十五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二百萬元),他是為了靠近孩子的補習班而買的。
「首爾房價,根據教育而決定,私人補習班林立的地方,房價就高,」吳允鉉說,他家附近有三、四十家私人補習班,每家大約有五百個學生。高中生要補到凌晨十二點,才由交通車一家一家送回。
韓國父母的子女教育支出負擔沉重,根據OECD(經濟合作開發組織)調查,韓國的私人教育占全國教育支出比重,是OECD國家中的第一名。
韓國媒體進行的民意調查發現,韓國國民月均生活費為一百六十七萬韓元,其中用於子女教育費用的金額平均占三六.二%。子女正在讀中學的被調查者回答,子女的教育費平均占月均生活費的四二.七%。很多韓國人一生賺的錢,有一半以上用在孩子的教育。
尤其,從九七金融風暴後,韓國人為了因應全球化浪潮,留學已不是有錢人、大學畢業生的專利,而是從小學、中產階級開始的「全民運動」。
「九七(金融風暴)以前,我們覺得韓國是世界的中心,只需要關心自己的工作和家庭;但是九七以後,我們明白自己只是世界的一部分,完全被世界局勢所影響。」
今年四十歲,在殼牌石油公司擔任行銷經理的李承奉,也趁著公司提供海外進修的機會,帶著妻女到澳洲留學。半年後課程結束,妻子希望小孩抓住機會繼續學英文,他只好先回國,母子倆在澳洲又多待了一年半。這期間,李承奉坦白表示,大約九○%的收入都寄給家人,他成為月光族,完全無法儲蓄。
他唯一花的錢,就是買機票。「我是『野雁爸爸』(wild goose father),還可以飛去看家人。另一種『企鵝爸爸』,是不能飛的,因為所有的錢都寄給家人了。」李承奉雙手比著,笑著說。
這場世界級的教育軍備競賽,讓人膽戰心驚,但是,對的策略恐怕更勝高昂的金錢投資。什麼是聰明的策略?你如何投資得更有效?
不過,沒有能力參與教育軍備競賽的父母也毋須喪氣。條條道路通羅馬,教育投資確實有助於拿到漂亮的文憑,也為進入社會取得優勢起跑點,但並不等於擁有終身的社會競爭力。好消息是,二○○七年全球富豪排行榜,一大半是放棄文憑的輟學生,創造出改變世界的網路平台、維基百科創辦人吉米.威爾斯(Jimmy Walse),當年也放棄博士文憑。終究,你的孩子是否擁有高EQ和自主的學習能力,才是該重視的本質。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