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想要猜測孩子的心意或者了解孩子的心聲,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就算是整天陪在孩子身邊的全職媽媽都未必做得到。若想知道孩子每一分每一秒懷著什麼樣的心情,擁有怎麼樣的心聲,就必須隨時仔細觀察孩子的行為,仔細聆聽孩子說的每一句話,更重要的是要能夠細心地關懷孩子;還有,和孩子一起玩他感興趣的遊戲、聊聊他的朋友、他的嗜好,相信透過這些方式,一定能讓妳更懂孩子的心。


要知道孩子的心聲、掌握孩子的情緒狀態,一定要先了解孩子的處境。就以這章一開始提到的那位媽媽當例子好了。如果那位媽媽能夠掌握同學及老師給予孩子的評價,也許就能及早察覺孩子的內心是不快樂、痛苦的。


一般來說,只要知道孩子在幼稚園、學校或是同儕間的相處情形,大概就能掌握孩子每天的情緒狀態了。我很建議媽媽們可以常常邀請孩子的朋友到家裡玩,然後從孩子們玩樂的過程中,默默去觀察他們的互動方式,這樣妳就能親眼見到其他孩子是怎樣對待自己的小孩;還有,一定要隨時與孩子的導師保持聯繫,一方面不僅可以得知導師對孩子的評價,也能和導師分享有關孩子的一切資訊,藉此更加了解孩子。


要培養出個性好的孩子,媽媽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我問爸爸媽媽們想要養育出怎樣的孩子時,得到的答案都不出這兩個:聰明的孩子、個性好的孩子。


什麼叫做「個性好的孩子」呢?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活躍、積極、具有行動力、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的孩子應該就會被認為是個性好的孩子吧!
但,真的是這樣嗎?


有一點點消極、卻能夠理解別人的想法;雖然沒有領導能力、不夠活躍,卻願意協助別人、成為他人的好幫手;儘管自己所做的事沒有得到讚賞,卻還是很滿足於自己在做的事;能夠接納與自己不一樣的孩子,與那些和自己不同的孩子交朋友……難道這樣的孩子就不可愛嗎?


要判斷孩子的個性好或不好,與判斷是非黑白等邏輯問題的方式是不一樣的。如果只是以是非對錯的邏輯來思考這個問題,那麼,所有的媽媽都要陷入這樣的迷思中了:「我的孩子一定要具備領導能力」、「我的孩子要很活躍」、「我的孩子要有魄力,不會附和他人」……一味地認為擁有那些別人看來很好的特質,卻忽略了孩子本身真正具有的氣質;只會一股腦地拼命在孩子背後鞭策,驅趕孩子往自己想要的那個方向前進,反而容易產生反效果。


個性好的孩子,腦袋也靈光


常聽到這樣的話:「這個人很有能力,只不過是個性有點問題。」、「頭腦好的人,個性都很怪。」事實並非完全如此。腦袋好又有能力的人,遇到任何狀況,都能夠輕鬆應對,適應能力也比其他人來得好;腦袋好的人,也多半能夠好好管理自己,不過,千萬別誤以為所有腦袋好的人個性就好,其實,「情緒處理」才是最主要的關鍵。


一個人即使具有良好的氣質、聰明的腦袋,也必須在日常生活中發揮出來,這些良好的特質才會變得有意義;而一個人能否好好表現自己,穩定的情緒是很重要因素。即使孩子的條件不是那麼好,只要擁有穩定的情緒,孩子就能表現出最好的自己。情緒雖會受到個人先天條件的影響,但受後天環境的影響更大。


關於孩子穩定的情緒與日常的能力表現,我們可以藉由下面的例子來了解這兩者之間的關係。


一個來接受諮商的國小二年級孩子,從小發展較緩慢,特別是語言。由於說話能力不是很好,他在父母親和兄弟姊妹面前一直不太敢表達意見,總是畏畏縮縮的。第一次見到這個孩子時,我從他的語言能力和動作比一般的孩子緩慢來看,懷疑他可能是發展遲緩,然而,智力檢查報告出爐,他的智力雖然比正常的平均數值低,卻沒有發展遲緩的問題。


經過幾次遊戲治療之後,出現了令人驚奇的結果。這個孩子可以透過人偶流暢地發表意見,還會借用人偶來開自己玩笑、甚至是毫不保留地批判自己,與平常結巴的樣子完全不一樣。還有,當他與人偶對話時,他平常那副畏縮的樣子也不見了。最後,我得到了一個結論:這個孩子的潛在智力比實際上表現出來的還要高,只是因為得不到家人的認同,無法在情緒穩定的狀態下表現,因此所顯現的智力相對地也較低落。所以,只要透過治療,讓孩子恢復自信,孩子就能回復他原本的智力表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親德青少年班 的頭像
    親德青少年班

    崇德文教基金會三重區親德青少年班

    親德青少年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