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你可能曾聽過這句話:「耐心是一種美德」。當你成為好的傾聽者時,這句話當然很對。但儘管你已盡了全力,使用了上述的基本傾聽技巧,還是可能會發現自己聽不下偏差孩子的話,更別說是瞭解他了。真正傾聽偏差孩子的聲音,意謂著你要矇上眼睛,摀住耳朵,不看也不聽他的哀鳴、粗話與摔門的聲音;同時也表示你要張開眼睛與耳朵,面對他的恐懼、挫折及情緒的限制。


令人難過的是,大多數偏差孩子的父母從來沒被別人鼓勵過;他們感到受傷、感到憤怒,正與他們偏差的孩子如出一轍。你可能也有同樣的感覺,甚至想舉起雙手投降大叫:「我就是搞不懂這個孩子,而且我永遠也不會懂!」


以最善意的態度傾聽,就是讓自己全心全意地傾聽孩子的話。請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想法與感受,別讓受傷的自我成為你傾聽的阻礙。在我輔導賽門與尼克的過程中,九歲大的賽門告訴爸爸尼克說,他很想在爸爸頭上開一槍。尼克雖然能夠理解賽門為什麼如此,但聽到兒子如此殘酷而又傷人的話,他仍深感震撼。可是尼克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傾聽者,所以並沒有告訴自己說賽門已經無可救藥。他問賽門為什麼想這麼做。賽門提醒了尼克自己以前過於強勢的行為,而尼克只是聽著----無私地聽著。雖然這對父子的未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是那天他們卻讓彼此的關係向前跨了一大步。


真正的傾聽會促成真正的瞭解。我常強調瞭解偏差孩子的確很難,以及隨時隨地把心思放在他們身上,可以有效減少他們的偏差行為。是的,你讀到的沒錯----你的理解會減少他們的偏差行為。這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越是被你理解,就越不用做出偏差行為來得到你的注意。現在讓我們來看看你可能做了些什麼事,成為阻礙自己理解孩子的絆腳石。


瞭解孩子的絆腳石


你可能認為自己許多的語言或行為,能向孩子表現出你有多瞭解他,但事實上卻只會讓他捉狂,或是讓他覺得被誤解。以下是許多父母認為會破壞自己理解孩子的一些實例:


1.未經孩子要求,便主動提供建議:
●「你應該要怎麼做才可以…」
●「如果你不要那麼怕的話,就不會有麻煩了。」


2.訴說自己的情緒與經驗,而忽略了孩子的情緒和經驗。
●「我真不懂你為什麼要繼續這麼做。」
●「你看起來一點都不在乎的樣子,真讓我生氣。」
●「我真懷疑你是不是有學過!」


3.讓孩子痛苦也無所謂。
●「別人家也有他們的問題。」
●「你為什麼不成熟一點?」
●「別再這麼做了。你簡直是不可理喻!」


這些都是你理解孩子的絆腳石。你的傾聽技巧可能很拙劣。當孩子不符合你的期待時,你的挫折感可能會跟孩子一樣深。不信任孩子,總是假設他做任何事的動都只是為了反抗,也會造成你對孩子的誤解。許多父母都忘了孩子會犯錯,更忽略了自己的羞恥感及做錯事的責任感,也會深深傷害了孩子。


當你試著理解孩子時,請切記以下重點。當你想更瞭解孩子時,記住這些重點能幫你冷靜下來,以及集中注意力。


■行為偏差的孩子缺乏成熟的情緒。
■行為偏差的孩子渴望你的愛與支持。
■不理解偏差的孩子,會導致他們的偏差行為。
■行為偏差的孩子深感自己被誤解。


缺乏情緒智商


根據行為偏差孩子的研究顯示,他們多半都有一般稱之為缺乏情緒智商的問題。缺乏情緒智商,基本上就是缺乏成熟的情緒。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曾鼓吹情緒智商的觀念,他認為情緒智商包括了理解、使用、控制及管理情緒的能力,而這是決定我們成功或快樂與否的關鍵。


情緒智商是孩子是否可以適應同儕關係、對人生發展出平衡的觀點、以及在學校發揮學習潛力的試金石。它包括以下五個特點及能力:


1.自我意識----瞭解你的情緒,當某些感受出現時知道是怎麼回事,並得以區別情緒與感受兩者之間的差異。
2.情緒管理----解決與自己情緒相關的狀況,如此才能做出適當的反應。
3.自我動機----「振作」自己的感受,並指引自己導向最終目標;排除自我懷疑、慣性及衝動。
4.同理心----瞭解別人的感受,試著從言語及行為上扮演他人的角色。
5.人際關係管理----處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解決衝突與妥協。


你孩子的情緒智商可能略低於一般人,而這可能是造成他很辛苦的原因。事實上,孩子之所以「選擇」不做很多事(例如比較自我、非常衝動),可能真的是因為他做不到。你越是瞭解孩子不成熟的情緒及其限制,就越能幫助他,而不是老是與他發生衝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親德青少年班 的頭像
    親德青少年班

    崇德文教基金會三重區親德青少年班

    親德青少年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