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車站:在你不想往前時的十種前進方式


From : 晨星生活勵志報


  若有一輛火車正準備發車,你坐上它就能及時趕上妹妹在澤西海岸舉行的婚禮,但它突然決定那天不發車了,那怎麼辦?陽光閃耀,鐵軌已經清過了;老實說,它已厭煩在東海岸來回載運那些忘恩負義的人,他們將車廂裡的垃圾桶堆滿發臭的香蕉皮。它知道自己應該往前走,載你準時到達目的地,善盡自己的責任。但它覺得喘不過氣來,害怕沒把事情做好的恐懼使它連一吋也動不了。你放棄了車票錢。你沒有及時趕上婚禮。歡迎來到拖延車站。


  在現實世界,拖延使人損失的不只是錢、時間和生產力。它也使我們賠掉了健康與快樂。愧疚、後悔及低落的自我價值經常隨著拖延行為而來。不作為本身就是一種作為。那代表下決定不做決定,而此舉經常引我們走向危險的道路。若你是活著的人,你就曾因拖延而受某程度的影響:圖書館的書逾期被罰錢;買了很久的生日禮物因為遲遲不寄出,以致現在要付隔天就到的額外郵資;面對編輯臉上的酸臭表情,因為你又拖稿了。儘管我們有這些不好的經驗,我們仍硬要這麼做,而受苦的人不是別人,只有自己。


  若拖延真的令人覺得不舒服,為什麼那麼多人仍把事情拖到最後一刻?這是因為腎上腺素激增帶來的興奮感嗎?還是想測試極限的渴望?或者我們受困於日常要求,而無法分辨哪個是最重要的?這是否與我們和時間的關係有關?


答案是:多少都有這麼一點。習慣性遲到是一種拖延。熬夜工作則是另一種。各種拖延都會變成吃掉時間的活動。但渥太華卡爾頓大學(Carleton University)的心理學副教授提摩西‧派切爾(Timothy A. Pychyl)宣稱,拖延是自律的問題,而不是了解時間的問題。他的研究顯示,拖延者非常了解時間。這問題的根源不僅僅是管理自己的活動而已。為了對拖延追根究柢,我們得深入探索「拖延」這概念。


  蘿倫‧吉伯高夫(Loren Gelberg-Goff)是位於紐澤西的執業臨床社工師,在她二十多年執業生涯中看過許多拖延者。她將拖延者歸為三類:尋求最後一刻把事情完成的刺激追求者;希望迴避失敗的恐懼,之後又因沒去嘗試而使恐懼加深的躲避者,以及無法找出優先順序,並把生活安排好的不做決定者。根據蘿倫的說法,拖延只是另一種表達恐懼的方式。「人們多半無法承認自己覺得害怕,所以他們找藉口。拖延就是找藉口,不管是有大聲說出來或只是在腦子裡迴盪都一樣。」根據卡爾加里大學(University of Calgary)人類關係及組織動態的副教授皮爾斯‧史提爾(Piers Steel)的研究,拖延使人更胖、更不快樂,經濟也較不穩定。他針對五百多個心理及經濟研究做統合分析,想找出拖延的根本原因及後續影響。他的發現推翻了「完美主義者是最會拖的人,因為他們怕會不完美」的一般認知。與艾伯特‧艾里斯(Albert Ellis)及威廉‧卡納斯(William Knaus)在目前絕版的書《克服拖拉》(Overcoming Procrastination)中的完美主義者主張相反,史提爾教授說完美主義者較有生產力,做事不拖泥帶水。


  根據史提爾的動機理論,習慣性拖延的人約占全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學生不包括其中;據估計,高達百分之五十的學生有拖延習慣。工作困難度及個人對時間延遲的敏感度,這兩者與拖延發生率有強烈的關聯性。拖延的人經歷所謂的「偏好逆轉」。這表示他們或許會開始做某件事,但做到一半改變主意,最後沒將它完成。拖延是逐漸增加的普遍現象。不管你是否相信完美主義者是會拖延的人,你這輩子很可能至少拖延過某件令人不舒服的事。在分析過兩百多個拖延研究後,史提爾教授發現;跟三十年前比起來,現在有較多美國人認為自己是會拖延的人。


  在一九七八年,只有百分之五的人說自己會拖延,但到了二○○七年變成百分之二十六。在人如何看待自己及人與時間的關係上,這是很值得注意的改變。Procrastination(拖延)這個字是從拉丁動詞pro-crastinare來的。Pro的意思是「往前的動作」,而crastinus指的是「明天」。拖延表達「否定」,源自對失敗的深切恐懼及生命中缺乏投入。結果是內疚,最糟的是持續的麻痺。在討論內疚的背景下,提摩西‧派切爾說:「拖延經常是因無法抓住自己在人生中的能動力而起。不真實地投入或缺乏投入的生命將帶來深切的悔悟。」換句話說,我們拖延,然後後悔沒能及時把事完成。他所提供的解決辦法是,成為自己生命的作者,我們在之後的幾個原則中會多談一些。


  如派切爾教授所建議,我們需要以能動力及投入感來取代迫切感與麻痺。重要的不是拖延所帶來的糟糕感覺,而是認清那些感覺並將它們處理好。儘管生命中或許總是會有某程度的拖延,但我們能學會以簡單的方式克服阻礙及吃掉時間的習慣。


原則一:控制自己的船


  盯著滿天星光的經驗會令人感到謙卑。你開始發覺在地球之外存在著許多能量形式,更不用提銀河系之外了。根據科學家的說法,肉眼所及的宇宙中就有數十億的銀河系。但在這些銀河系之外的是什麼呢?我們真的不知道。當你發覺宇宙之大無法測量時,你很容易就認為自己真的微不足道。今天付帳單或明天再付有何區別呢?事實是,你在自己的宇宙中就是那顆最重要的星。你是自己船上的主人。


  你可以看到人們對自我控制感到多無力,例如,他們對無法準時赴約所想出的藉口。這些無惡意小謊言變成那個人的特質,遮住了改變他們的力量及能力。多數人抗拒改變,因為改變會讓人首先聯想到自我毀滅的行為。把你推往錯誤方向的是你心中小聲音。在德文中,那聲音被稱為derinnere Schweinebund,直譯為「內心的豬狗」。它代表較弱的自我,屈服於拖延及不作為的引誘之下。我們都有一隻大聲喊餓的豬狗。一些人較勤於餵養那隻豬狗。它是靠我們的疑惑、恐懼及最重要的時間維生。


  當我們對自己的生命負起責任,有一件奇怪的事情會發生。我們釋放出一種新思維,大量精力與時間也隨之釋放,以前我們將它們浪費在隱藏真相,不讓自己發現。當我們了解自己的控制權比想像中來得大時,改變幾乎毫不費力地就發生了。韓德爾集團(Handel Group)的主席蘿倫‧贊德(Lauren Zander)建議,人要掌握自己的生命,首先要處理那些被抑制及隱藏的想法,不受它們控制。舉例來說,關於人的關係,我們與另一半經常有不言明的協議。你對我每天一定要吃一個甜甜圈不表意見,那我對你在派對上喝得酩酊大醉也不說一句話。讓彼此做特定事情,而不激勵他們提升自己,這會導致互相倚賴,陷在慣例中。蘿倫寫道:「改變要從找出真實的自己開始;發掘自我理論是什麼,之後檢視自己為何這樣相信,這是很關鍵的。」在這個練習中,你會需要找出真實的自我。仔細地檢視以下句子。


● 你私底下告訴自己哪些是對你沒好處的事?例如:「我不該得到這個」、「我不值得」、「別人會怎麼想?」、「我就不是那樣的人」、「那是基因遺傳」等等。
● 用正面的陳述來取代每個句子。例如:「這是我該得到的」、「我值得」、「我做得到」、「我認為如何?」、「我擁抱真實的我」。
● 在鏡子前或用錄音機練習這些正面肯定。在生活空間中放字條來提醒自己「要掌舵」的新承諾。
● 為自己的豬狗舉行一個象徵性的葬禮。它的鬼魂或許偶爾會出現,但你能將它受限制的身體移出你的頭腦。


  蕭娜‧莫凱(Shauna Moerke)在初中和高中因習慣性拖延而苦,因為她會對自己說「你不夠聰明」。事實上,她因為怕被所有大學拒絕,而差點錯過大學申請截止日期。然而,她在大學一年級時上了一門課,她的學習技巧因此有很大的改善,使她最後登上優秀學生名單。成就感驅使著她,她最後不僅拿到了心理學學位,也讀完了碩士。她的論文主題選擇「拖延」,希望藉此幫助其他人,像她一樣打破那個循環。她現在擔任人力資源專業人士,將注意力特別放在工作場所的拖延上。蕭娜成功釐清錯誤的自我認知,找到人生目標。她只需要體驗成功的感覺,以推翻長久以來自我認知的謬誤。


原則二:創造勝利口袋


  缺乏動機是拖延的首要原因。儘管這豬狗試著把我們引回它的臭籠子裡,我們有時必須騙自己往前進。為了不讓自己偏離正軌,在生命中特別具挑戰性的時刻創造出「勝利口袋」。勝利口袋指的是一種獎賞制度,給自己一點時間,確保自己能在正面情緒及可能的負面情緒間取得平衡。這有助於抵銷想再回到舊日方式的誘惑。


  若你知道接下來的一週將會很艱難,勝利口袋對平衡此刻可能經歷的壓力很有幫助。舉例來說,工作上的一個大專案即將截稿,這在每一季都讓你感到沉重壓力。指定一段時間做喜歡做的事,例如看最喜歡的電影,來抵銷在辦公室拚命趕工可能經歷的負面感覺。若你對在eBay上賣東西感到興奮,那麼在身邊一團亂時,就在當週辦一個競標來保持快樂的心情。看競標情況或看一部好電影的獎賞不是用來幫助你拖延,而是要在你寧可不繼續的情況下激勵你繼續下去。


勝利口袋是一個自律工具。當情況變得很艱難時,獎賞自己沒什麼不對。重點是一旦開始就要繼續下去,獎賞不是用來使自己分心的,而是在完成目標時恭喜自己的。


  化妝品公司資深銷售總監金柏莉‧里奇(Kimberly Richy)很了解慶祝里程碑的意義。她在家工作,視拖延為生產力的最大阻礙,因為總是有更有趣的事可做。她發展出一個「為每小時命名」的系統,這樣她能清楚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做什麼。家庭時間、心靈時間、前景時間、安排預約時間等,將一切都安排好,避免她掉入不作為的黑洞。當她抵達一個里程碑,她就做一個與完成工作相稱的有趣活動來獎賞自己。這活動可能只是和孩子一塊吃冰淇淋甜筒,或在特別辛苦的工作後享受一個按摩。「我相信,有紅蘿蔔掛在前方,每個人工作會更努力。」


找到自己的紅蘿蔔,創造勝利口袋,並將它們裝滿獎賞。你不久後會發現,你即使沒注意到也在前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親德青少年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