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化智商高低 攸關國家競爭力


From : Taiwan News財經文化報 【文/林麗美】


台灣人,你準備好了嗎?


地球村的上班族注意!未來求職,雇主除了看你的智商(IQ)、情緒智商(EQ)之外,可能要多一項叫做「文化智商(CQ)」的測驗,過不了這一關,將難以升遷,而且加薪無望,失去派駐海外的機會。「跨文化領導」將是本世紀企業管理上最大的挑戰。


最近拜讀經濟日報老同事廖慶洲先生(筆名司馬嘯青)的新作──「台灣荷蘭總督」,縱橫荷蘭統治台灣38年的歷史,對台灣的12位荷蘭總督做一精闢的剖析,閱後除更進一步了解台灣外,等於看到一部西方人東進的精采故事。荷蘭小國在16-18世紀能飄洋過海,以印尼雅加達(當時稱巴達維亞)為基地,建立東印度公司,在日本、台灣與中國間,或殖民、或交易,獲利無數,為今日荷蘭經濟與生活水準,奠定了堅強的基石。


全球化時代要有文化智商


海權時代擴展版圖的條件,要擁有優良的造船與航海技術,有企圖心,會打仗,就可以越洋到處剽掠資源。但是,現在時代變了,要敲開貿易的大門,不能只有船堅炮利,最重要是「有腦袋」。過去衡量一個人聰明不聰明,是測驗他的IQ(intelligence quotient)智商;後來又發現,光是IQ分數高,不見得能成事,還要加上會處理事、能拿捏分寸、懂人情事故、又能掌握自己情緒的能力,稱之為EQ智商(emotional-intelligence quotient)。進入全球化時代,有IQ與EQ,仍不足以在異國暢行無阻,還要加上CQ(cultural-intelligence quotient)文化智商才行。


什麼是CQ?文化智商是一種新指標、新的能力量測標準,「測量一個人在不同國家、不同民俗與不同組織文化中,是否有效率運作的能力。」EQ與CQ有何不同?這樣說或許清楚一點「在不同文化環境中、或在全球化的企業環境中,一個人仍有良好的EQ來解決特殊問題的能力。」這是一種最近被列入管理學推廣的能力量測標準,不少跨國企業及中小企業,已經開始用來訓練員工、或用來做為甄選派駐海外員工的項目之一。


企業如何在多元文化中運作


用心觀察身邊親朋好友,到國外出差、或長期派駐國外的頻率,是不是比上一代頻繁?放眼望去,那一家企業沒有跨海遠征,在海外建廠、設分公司、開連鎖店?進入全球化時代,企業戰線拉得更長,而在海外作戰不能沒有精英人才。而上班族一定要設法增強自己的海外文化經驗,讓自己輕鬆成為「全球公民(glocals)」。


企業要如何甄選適合海外工作的人才?在海外工作,要具備那些特質?歐美跨國公司也意識到,派駐海外的員工,如無法適應異鄉環境,提早申請回國;或則派駐海外員工無法在異鄉發揮戰鬥力,都造成公司成本上的一大額外負擔。調查指出,約有16-40%以上的外派經理人,提前結束外派歸國。據估計,一位外派員工如果不適應外地文化而提前歸國,如果將行前訓練、機票交通、適應時間、換人與工作延宕等成本計入,一家跨國公司所付出的成本代價,約在25萬-125萬美元之間。


跨國公司在海外經營事業,所面臨最困難的事,是如何在多元文化之中,有效率的運作。要利用異鄉便宜的勞工、或做買賣,非得了解當地文化不可。只是各國文化大不相同,沒有穿制服的全球文化,沒有一套放諸四海皆準的法則,要如何在海外做行銷、甄選員工、人資管理或現場管理?


跨國企業、重視文化柔和


知名的跨國企業,都有一套衡量員工文化智商CQ的方法,肯德基與Pizza Hut為了達成文化整合的目的,一方面柔和雙方文化、另一方面注入本土文化,採用由管理大師所設計出來的模式,稱為「成功突破困境法」。Yum與Brands等大型企業也在嘗試將文化智商注入員工的管理上。


早在一百年前,就有德國心理學家對如何提高文化智商,就有所著墨,但是長期以來,都有人質疑,到底文化智商真的可以測量出來?文化智商真的可以訓練出來?這個問題在全球化的風潮下,已有不少專家努力整合一套測量文化智商的工具。但專家建議,提高文化智商的方法,除了專業技能之外,讓員工有機會到國外旅遊、學習外語、或觀賞當地代表性的經典影片等方法,都可以加強對當地社會、政治、藝術文化與風土民情的了解。


值得注意的是,文化智商不只企業界重視,它也被列入國家競爭力的重點項目。一場2008年的金融海嘯,讓美國經濟實力瘦了一大圈,總統歐巴馬誓言五年內,要讓美國經濟東山再起,外銷實績倍增?他的這項承諾,給了華府團隊一大挑戰,放眼望去,現在經濟最有成長潛力的多是在亞洲地區,金磚四國BRICs中除了巴西之外,中國與印度在亞洲、俄羅斯橫跨歐、亞兩洲,喝紅酒、配起司的西洋人,要怎樣與喝伏特加、吃魚子醬的俄羅斯人做生意?拿刀叉、吃牛排的美國人,要怎樣和拿筷子、喝酒精濃度高達50-60度的「茅台酒」的中國人做生意?


加強異國文化素養


為了要達成這個使命,華府貿易推動團隊深知,21世紀再也不能像幾百年前一樣,憑著船堅砲利就可以打開亞洲國家的門戶,全球化的趨勢下,除了產品有競爭力之外,一定要融入在地文化,和當地人博感情,生意才容易得手。最近,美國商務部特別聘雇專家,為中小企業發展一套「文化智商」培訓課程,提升中小企業的商業競爭力。「很多中小企業只注重合法的貿易政策,忽略掉當地文化在談判與行銷上的力量。」為了拚經濟,搶攻未來最有潛力的市場,美國總統要企業加強異國文化素養,達成經濟快速成長的目標。


走筆至此,想到近日看到一則新聞「歐盟宣布:度假是人權!未來退休人士、年輕人、還有實在沒錢度假的人,都可以拿歐盟的補助,一圓出國夢,旅費的三成由歐盟買單。」有趣的是,這項構想是由歐盟「企業與工業執行」委員提出來的。早在今年二月,80名歐盟國家的兒童,歡天喜地在義大利阿爾卑斯山八日的滑雪之旅,40%費用都是由歐洲議會支出。看來不只是美國,歐洲人也不落人後。


筆者長期在國外自助旅遊,背著行囊,眼見單槍匹馬、或三、兩人成行的「背包客」,以歐、美居多,紐、澳人更是愛好旅遊的民族,亞洲人以日、韓、泰較多。台灣中小學教師,利用寒暑假自助旅遊的也漸多,但是台灣父母從小過度保護兒女,而且台灣上班族休假太少,年輕人自助旅遊的風氣較難打開,大多是跟團旅行,學習、體驗與觀察的機會較少。


跨文化領導 企管新課題


在「全球經濟看新興市場」的趨勢下,歐美人到亞洲人旅遊人數,愈來愈多。今年初,筆者在泰國與寮國旅遊,歐洲人多如過江之鯽,背包客中最年輕的是兩個瑞典金髮高中畢業生,仍脫不了稚氣,參加了所有大象營活動,問她們為什麼敢「兩個小女生」自己出來玩半年?「我們和爸媽有過好幾次的出國經驗了。」父母親放心讓你們自己出國玩?「他們習慣了,我哥玩得更凶。」爸媽有給錢?「我們打工賺錢。」其中有一位較幸運,爺爺有贊助一點經費。


千萬不要把這些充滿活力的背包客,看成貪玩的孩子,他們很多都是有企圖、目標清楚,例如,我在瓜地馬拉遇到一德國女大學生,她是讀拉丁美洲歷史,「學歷史,一定要親自體驗當地人的生活。」,她平日打工存錢,寒暑假就背著行囊,在中美洲和南美洲遊走。一個澳洲男生學的是國際商業談判,他在大二那年毅然休學二年,一邊打工一邊行遍世界,與各國人民接觸,體驗各國文化差異與風俗民情。這些年輕背包客是不是提前修CQ課程?


「跨文化領導」將是本世紀管理學上最大的挑戰。未來企業徵才,會有一套方法找出已具備高度文化智商的人才,文化智商將成為企業內部培訓的重點,還有還有,文化智商可能成為核薪考量之一。台灣人,你準備好了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親德青少年班 的頭像
    親德青少年班

    崇德文教基金會三重區親德青少年班

    親德青少年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