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為什麼要理財?


From : 天下文化‧財經趨勢報


理財最大的目的是什麼?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先分享最近讀到的一個小故事:


一個知名的法國哲學家篤信宗教,有人不解質疑:「身為哲學家,你怎麼會相信上帝的存在?」「這事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上帝確實存在,另一種是上帝不存在。如果我相信而上帝並不存在,損失是必須遵守信仰帶來的規範、按時上教會聽道,我的行為自由受到限制。但如果我不信上帝,而上帝真的存在,雖然活著的時候可以自由自在,死了以後卻要永遠下地獄,而這個後果是我承擔不起的,所以我選擇相信上帝。」哲學家這麼說。他用這個故事闡明,我們永遠要考慮假設錯誤的時候,能否承擔得起後果。


理財的目的何嘗不是如此?每一個投資人永遠要考慮投資錯誤的時候,能否承擔得起後果。我們努力學習理財,目標不應該是「最大化」變成富有的可能性,而是「最小化」未來變成窮困的可能性。簡單說,理財,是要防止你老來窮途潦倒,而不是幫助你變成巴菲特或郭台銘。


我知道,這個觀念和市面上很多理財書籍、熱門報導的主旋律背道而馳。面對國民薪資所得十年來原地踏步、一般上班族對未來普遍感覺無力,「靠理財致富」成為許多人夢想的出口,不只台灣人如此,美國人也一樣。更深一層看,這符合人性,我們天生喜歡看到成功的故事,當有人願意大方分享「靠理財變有錢」的美好經驗,我們很願意相信、認同,甚至拷貝他們的模式,編織迅速致富的美夢。 已經有太多理財書強調靠理財致富,但請容我坦白說出事實:只有極少數人有辦法靠「正確理財」躋身富豪,卻有很多人因「不當理財」而窮困潦倒。媒體一貫傾向報喜不報憂,喜歡報導成功故事,不愛報導失敗案例,因為讓人喪氣的實話對收視率或銷路沒有幫助。


沒錯,確實曾有人靠著一支股票致富,例如當年買到微軟,或是慧眼在未上市時就買進台股歷任「股王股后」者。但是,「賭」很大又只「賭」一支時,贏的時候可以贏很多,輸的時候卻會讓人傾家蕩產。投資理財,不應該等於賭博的代名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親德青少年班 的頭像
    親德青少年班

    崇德文教基金會三重區親德青少年班

    親德青少年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