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孩子不再表現出偏差行為,首先你必須先瞭解他為什麼會如此。所以,今天你將學到在孩子偏差行為背後的動機。同時你也將發現,你的教養方式會影響孩子的行為----不論是變得更好或是更壞。教養方式不是與生俱來的技巧,而是需要學習的技術----它甚至需要更專業的技巧,來指引行為偏差的孩子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偏差不只是個過渡階段


各式各樣的掙扎,總是伴隨著童年期、青春期、甚至是成人期而來。然而漫無目的地等待孩子長大成熟、不再不守規矩,只會讓情況益形惡化而難以解決。身為父母的職責,就是幫孩子表現出適當的言行舉止,而不是為他們失當的行為找各種藉口。我們要以循循善誘的方式,透過樹立典範、耐心教導、範例引導,告訴他們一些核心價值。必要時,你要在孩子做出偏差行為時,及時給予適當的懲罰,如此才會慢慢灌輸他一個觀念,那就是他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面對容易反彈及防禦心很強的孩子,你將會在第六天的內容中,學到如何以有效的處罰方式讓他們更有責任感。孩子將會瞭解自己做錯事的後果,不論是收拾善後、強迫休息註(在適當年齡)、或是提早上床睡覺。後面到了第六天的內容中,我會告訴你必須慎用處罰來對付偏差的孩子。


註:"time-out"原意是比賽暫停,休息。這裡的意思是強迫孩子不能出去玩,讓他什麼都不能做,所以只能休息。


偏差行為的根源


當喬許在學校跟朋友在一起時,就像個普通的十歲男孩。可是他在家裡的時候卻是完全兩樣。他總是盡可能地挑戰家規;他時常對父母罵髒話,或是騷擾他的兄弟姐妹,更別說要他在家做什麼家事了----除非父母堅持要他做,否則他會拒絕做最基本的家事。喬許與父母總是不斷爭吵,這讓雙方都感到十分疲累、氣憤且緊張。


雖然喬許父母多年來的婚姻很穩固,但近來他們已開始為了兒子的事而爭吵,而且彼此都認為喬許惱人的行為都是對方的錯。他們對朋友善意的勸導感到厭煩,而朋友們認為喬許所需要的,只是一雙更堅定、「能帶領他走正路」的手。


「傑西卡看我的樣子,好像她非常恨我。」傑西卡很沮喪的單親媽媽說。當傑西卡十四歲時,還是個很單純的六年級學生。現在八年級的她卻讓媽媽十分苦惱。她總是再三逼媽媽帶她去看她的男友,讓媽媽不知該如何是好。傑西卡告訴媽媽說,除非媽媽照她的意思做,否則她的生命將會悲慘至極。


當傑西卡與媽媽來找我時,兩個人邊吵邊說,而且彼此對對方都有強烈的恨意。傑西卡的老師也注意到,她與日聚增的偏差行為已逐漸影響到她的個性。傑西卡開始翹課,而且拒做老師要她做的功課。


上述這幾個故事,都是父母帶著孩子來找我的典型案例。當家裡爆發一次嚴重的爭執(通常只是多次激烈爭吵中的一次)後,父母便會決定該找人求救了。


沒有任何人可以確定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孩子有偏差行為。它可能是來自遺傳。偏差的行為模式可能源自於大腦的化學變化。同時家人對孩子行為的反應,以及孩子是如何被管教,也在偏差行為的發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事實上,許多孩子會在特別疲倦、饑餓、沮喪時容易不聽話、爭吵與反抗權威。


許多孩子在長大後會比較成熟,學習做出社會接納的適當行為,以得到他們所要的東西。然而偏差的孩子卻會接受、使用不當的方法,變得要求過多、反抗性強、很難應付。導致孩子產生反抗行為的潛在因素,可能是因為他們沒有感受到足夠的關愛,像是:


■被朋友拒絕
■學習障礙
■親子關係有問題
■嚴重的心理創傷,例如性侵害
■兄弟姐妹之間的衝突
■認為不守規矩「很酷」


不論是基於什麼原因,孩子有破壞性或是不合群是最嚴重的問題。偏差行為不只是個過渡階段,而且不會在一夕之間解決。你偏差孩子試圖對抗你。他之所以這麼做並不是因為他很邪惡----雖然有時你還真覺得是如此。孩子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不知道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處理困擾他的想法與感受。這是瞭解為何孩子會行為偏差的重要關鍵。當你在應付孩子時,這點請務必牢記在心。


現在你或許已經很瞭解,為什麼傳統的管教方法對偏差的孩子不管用。行為偏差的孩子在年紀小一點時可能會拒絕出去玩,聲稱自己不在乎失掉這個權利。如此將會為你們此後親子之間不斷增加的挫折與衝突給定了調。當父母決定要動手打人時,偏差的孩子總是能掌控情勢,並且把焦點轉移到父母身上。他們可能會說「我要告你虐待小孩」,來規避自己逾矩所應負起的責任。這聽起來可能很瘋狂,但是偏差孩子真的相信他們跟大人可以平起平坐。許多怒火中燒的父母告訴我說,他們把行為偏差的孩子關在臥房裡,結果只是讓孩子氣得亂砸東西,或是從窗戶逃出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親德青少年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