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不斷收到補習班寄來的「二次基測必勝衝刺班」、「二次基測魔鬼營」……


等廣告小冊,雖然兒子不需要、也不可能願意去上,但基於好奇,媽媽我還是一一仔細閱讀。


讀完最大的感受是心驚,發自莫名深處的心驚。就好像退避牆角,窺見眾人用玉雕金樽盛毒酒,舖純白綢緞迎魔頭,而歌舞昇平,歡宴正酣。


「第一次基測前為孩子選錯補習班,是補習班的錯;第二次基測再為孩子選錯補習班,就是家長的錯!」這廣告文案很專業,不是「生手」瞎掰得出來的。他們知道,雖然「客戶」是要考二次基測的國中生,但「出錢的老闆」是學生家長。這年頭家長多深恐犯錯,怕犯錯會害孩子吃虧。家長不一定都怕孩子吃苦,但吃「虧」可不行,因為絕大部分家長都相信,教育就是為了要「贏過別人」、不能輸。


「每天15小時脫胎換骨的時間配置」、「榜首級一對一輔導」、「一個月進步100分不是夢」、「進步一分獎金100元,退步一分賠償300元」……。


讀書讀到這樣,真不知所為何來啊!


讀書就是為了將來賺大錢?


有一次兒子回家嘻皮笑臉說,學校有些老師上課都只是在「畫重點」,說這會考那會考,又分析一堆題型,他覺得那太簡單了,他也能當老師。我一聽,對他輕浮的態度很反感,劈頭先訓話一頓再說:「別拿老師當自己不用功的藉口,你看你們班還是有功課很好的同學,人家就是自己知所用心。」


這把小子惹毛了,他「哼」一聲說:「妳以為那些考第一名的都是真的愛讀書的小孩?別傻了!」


看媽媽無言,他立刻追加:「第一名××跟我說,他很討厭讀書。我問他,那為什麼他還能那麼用功考第一?他說,因為讀書才能進名校,名校畢業才找得到好工作,有好工作才能賺大錢。」


孩子的推算分明「天真幼稚」,但我們怎笑得出來?孩子會那樣認定讀書的意義,還不是我們大人敎的?媽媽不禁嘆了一口氣:「唉!所以,為了賺大錢,他才要讀書?」


「可以這麼說。」
「那你怎麼說呢?」
「我說,喔,但我的看法跟你不一樣。」
「那你有什麼看法?」
「我覺得讀書就是一種生活樂趣,跟每天吃飯差不多,讀書不等於研究學問。基本國教到十二歲小學畢業就夠了,以後愛研究學問的去研究學問,愛修車的去學修車,愛煮菜的去學煮菜,幹嘛要每個人都一樣研究學問、一樣考試!就像瑪奇世界(他小時候玩的一種虛擬實境線上遊戲),每個人都有專長和愛做的工作,就是因為有人愛吃魚又懶得學捕魚,漁夫才能靠興趣討生活,這樣不是很好嗎?」


「研究?你們現在讀的大約只是基本生活知識而已,哪裡能叫研究?」
「亂講!我們讀的許多數學理化只是為了應付考試,連老師都說,雖然這個很無聊,但你們還是要學,因為基測成績比例……。」


其實,數學理化從不是孩子想像的那樣,但媽媽能氣學校沒引導孩子正確的想像嗎?就算氣又奈何?說穿了,對台灣的國中高中而言,讀書只是通過大學考試的手段,要「研究學問」,等考上好大學再說。悲慘的是,有許多學生考上大學就不再讀書,卻開始補過幼稚園快樂童年了!


這種集體暴力,已經以愛之名行之經年


大陸圍棋名家聶衛平曾說,專注角隅、或固執原有下法一頭栽入,常是輸棋或棋藝不進的主因。因此他對弈時,經常抬起頭來綜觀全局,以求把握正確的大方向,不在小處過度盤算。他說,學棋與懂不懂一些刁鑽手法沒多大關係,投機取巧則更是不行。


我們的學校、補習班為了爭取學生漂亮的考試成績,卻不知不覺漸漸把功利刁鑽、投機取巧的教學法看成理所當然,連家長們也一個個乾脆俐落地說:「給我升學保證,其餘免談」。殘酷的大人們聯合起來押著孩子們進各種考場,不惜為空洞乾枯的分數,典當豐盛晶瑩的青春生命。而這種集體暴力,已經以愛之名,莊嚴神聖地行之經年。


我不反對考試,考試有時也是必然、必要,只是,考試得建立在健全的教學之上才有意義,若教學全以應付考試為目標,最後連教學都扭曲變態了,那麼考試要分辨、汰選的究竟是什麼?


沒辦法,這也是時勢所趨,現代人凡事都太急也太會算計了,什麼都要「立竿見影」,為了眼前一局必勝必成,即使「竭澤而漁」也在所不惜。連帶地,大家也用這習慣來看待、要求學校,逼得學校不得不汲汲營營於考試、比賽成績,否則人家怎麼「看得出來」我是一所「好學校」呢?


因此,我更要提醒自己,在孩子的教育上,切莫人家流行比西瓜大小,就跟著施肥下藥搶種西瓜,種到最後把田都弄貧瘠了。耕耘生機活潑、土質肥沃的一片好心地,恐怕才是教育真正要緊的事,至於到底要種什麼、收成什麼,就且隨任因緣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親德青少年班 的頭像
    親德青少年班

    崇德文教基金會三重區親德青少年班

    親德青少年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