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曾舉出一個小學二年級的小女孩,對時間沒有具體的觀念與實際的理解,只記得將時間轉換成二十四小時的直列式計算方法作答。


這種現象事實上正暗示著日本目前一般教育的現況,特別是多數高中生的數學都有同樣的學習問題,也就是只知死記解題方法,卻沒有理解題目真正的意義。


從小學,國中到高中的十二年間所學的並不是「理解性的學習」,而是「死記解答方法的學習」,就這樣畢業的學生考上了大學。而且這樣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在這種學習的背景之下,大學生的程度無法提升是必然的現象。這是因為日本的教育是一種自上而下的填鴨式教育,無法培養出「啟發式」的精神。


如果能夠具體的、實際的瞭解基本的數學觀念,則無論如何高難度的內容都能夠加以應用。況且,對於理解、熟悉一些比較困難的數學觀念,對學生來講也是一種可以吸引他們,充滿趣味的挑戰。


並不是只把教科書的內容變的更簡單就好了,反而應該要有適當的難度才好。


特別是在算數和數學方面,最近這三十年來,教科書的內容可說越改訂,水準越低。


現在高中數學教科書裡面的「三角函數」,聽說三十年前是編列在國中三年級的教科書裡面。我相信很多人聽了一定會下一跳吧!此外,「集合」在三十年前是編列在小學六年級的教科書裡面。之後才慢慢改訂,先將「集合」編列在國中的數學,到現在則已移到高中的數學。


雖然教科書的內容改訂得越來越簡單,可是相反的,入學考試的難度卻越來越高。


如果將教科書內容的水準提高,在基本觀念問題的得分方面,一樣會是從0分到滿分都有。可是,如果將教科書內容的水準降低,則在基本觀念問題的得分方面,將有很多可以得到滿分,如果沒有加入一些難題的話,則有可能大多數人都拿高分。


如此,當大多數人得到滿分的時候,那就很難挑選程度較好的學生了。也正因為如此,入學考試的時候自然會增加一些難度較高的問題,對學生來講,他們為了拿高分,也只有死記一些難題的解答方法,這就是目前學生的學習環境。


也就是說,由於教科書的內容改訂得越來越簡單,入學考試不得不增加一些難度較高的問題。如此一來,自然就產生一些專門教授難題解答方法的補習班,特別是專門傳授大學入學考試難題解題技巧的升學班更是大行其道。最後也就形成偏重「死記解題方法」的學習教育。


在這種學習環境之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大為降低,這個結果還連帶導致欺侮學生等學校暴力事件。


我雖然只不過是一個補習班的老師,但是在回顧過去三十年來的教學經驗,使我不由得產生以上的省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親德青少年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