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有三寶,媽祖、帽蓆,以及皮酥、餡Q軟,散發出濃郁奶油香氣的奶油酥餅;奶油酥餅是到鎮瀾宮的香客必買的伴手禮,也是裕珍馨的傳家寶,這塊餅看似樸拙無華,裡面卻蘊含一段結合餅藝、宗教、文化的傳奇故事。


文/黃麗秋


農曆三月初一,驚蟄春分。宜祭祀、出行、祈福、納采。


接近午夜,大甲鎮瀾宮廟外的香客摩肩接踵,擠得水洩不通;廟內燒得正旺的香火,煙霧裊裊,薰得人淚水直流,穿著古裝的哨角隊依著禮俗,吹起悠遠的哨角聲,接連不斷的煙火和鞭炮,將漆黑的夜空映照得有如白晝;子時一到,司儀喊著:「良辰吉日到,大甲媽祖遶境起駕。」神轎在人員護送下,緩步向前,往遶境進香之路邁進……。 閩南語以「三月瘋媽祖」用來形容台灣三大宗教盛事媽祖繞境的盛況是再貼切不過。創建至今已2百年的大甲鎮瀾宮,每年到了此刻,吸引了全省數十萬名的信徒蜂擁至此。讓這原本幽靜略顯蕭條的小鎮,在草蓆王國風光褪色後,再次熱鬧的宛如都會區的夜店。


成家立業後,舉家搬到台中的黃先生說,每年這時候,就會特地跑回來大甲「逗鬧烈」,回程時,更不會忘記到裕珍馨,買幾盒酥餅當伴手禮,最難忘懷的是酥餅皮酥、餡Q軟散發出奶油香氣的好滋味。 奶油酥餅是大甲遊子的集體鄉愁;這塊樸拙無華的大餅裡蘊含了裕珍馨負責人陳裕賢對父親、祖父的孺慕之情,更因此譜出一段餅藝、宗教、文化的老店傳奇。


媽祖來顯靈 酥餅傳家寶


陳裕賢一家三代都是在地的大甲囝仔。父親陳基振創立裕珍馨,做出了全台聞名的奶油酥餅:祖父陳來成名氣更大,因為人正派又和氣,解籤詩又靈驗,所以很受當地人敬重,被尊稱為木村伯。陳裕賢回憶地表示,小的時候到阿公的雜貨店幫忙做生意,那時的光景都是用磅秤來秤東西,所以店家都是小心翼翼地將東西秤到剛剛好的位置。等到自己依樣畫葫蘆時,這時阿公都會在旁邊嚷著:「沒關係,多秤一點。」等客人走後,他還會對著自己叼唸著,「秤頭就是路頭」(不要斤斤計較之意)。


陳裕賢說,父母親當初想要做生意時,千頭萬緒不知從何做起,還是靠著阿公向大甲媽祖請示求籤卜,連擲6次都是聖筊,才決定以做餅為生。


1966年,陳基振選擇製作酥餅,店面就倚著媽祖廟邊,僅4坪大的空間起家。因為,在傳統習俗裡,訂婚時男方按照古禮需製作大餅給女方親友,而酥餅是大甲傳統的喜餅之一。然而,糕餅業進入門檻高,需要學功夫的。陳基振深知自己的手腳憨慢,難以勝任。就不遠千里地特地請中部著名的糕餅師傅前來駐店。沒想到,開店進入緊鑼密鼓的最後階段,師傅卻讓人捎來一句:「請另請高明」的話語。說不來就不來了,陳基振不死心,上門探究原因,原來是師傅嫌裕珍馨的店面小,又在巷子裡,不願屈就。


後來呢?陳裕賢說,父親決定撩落去,自己學著做酥餅,「我記得,那時阿公的朋友要娶媳婦,看在阿公的情面上,跑來找我們做喜餅,可是做完送去過後,那位朋友遇到阿公後,就開玩笑地說:『木村兄,你家的酥餅做得很好ㄟ,丟到鳳凰舞台(當時大甲的戲院)那裡都不會破。』阿公聽完,知道是酥餅做壞了,趕緊跟對方回一句失禮;他回來後,也沒很生氣就只是提醒阿爸說,要再打拼一點。」他莞爾地表示。


阿公ㄟ庇蔭 人客擠滿屋


裕珍馨的奶油酥餅,好吃是有學問的。精選高級天然奶油與純正麥芽,配合多種上等原料,由手藝精湛的老師傅遵循正統古法手工製作,桿皮、包餡的過程裡,都要有一段讓麵皮鬆弛的時間,而且時間要拿捏得很準。而包餡的麥芽糖要熬6小時,成品烘烤要2個小時半,就是講究慢工出細活。所以皮酥、餡Q軟,入口即化,一咀嚼,嘴裡滿滿都是清新的甘甜,以及濃郁的牛奶糖香,深受香客的喜愛。


這堅持古法製造的酥餅能發揚光大,陳裕賢說阿公的庇蔭功勞大過天。他回憶當時,阿爸為了不讓阿公失面子,就套句流行語,毅然加入搶救貧窮大作戰的行列,勤奮向大甲鎮做酥餅做得最好的糕仔順請益,更常利用店裡師傅下班時,繼續實驗,調整油、麵比例,用勤奮補足先天技術的遺憾。後來,阿爸逐漸出師了,手藝也比一般的餅店師傅還要出色,做出的酥餅,又酥又香。陳裕賢強調,儘管阿爸做出符合當地人的脾胃的酥餅後,但客人光顧小店,多半是衝著阿公的面子來的。比方說,剛開店時,說他們家的餅硬的像飛盤的那位阿公的朋友,家中有喜事,依舊是上門來訂喜餅。「我那時才深刻體會,秤頭就是路頭,這句話的含意。」他殷切地說道。


陳來成待人仁厚的身教,影響了陳基振,更烙印在陳裕賢的心坎裡。他表示,相較於做盒仔餅(俗稱的肉餅),酥餅要桿得很薄,是「厚工又沒賺頭」的苦差事。但是阿爸卻不以為意。製作時,經常堅持要用最實在的材料做酥餅;平時客人上門買餅時,要5台斤(以前酥餅是論斤賣)還會自動多送一片。「我爸爸常說,囝仔人,不要太計較,天公會疼憨人。」


大甲鎮上因媽祖聞名,湧進了很多虔誠的信徒,他們不遠千里地從全省各地來,經過裕珍馨時,看到佔滿了巷道的酥餅,就會好奇的詢問:「這是什麼餅?」這一問,才打開酥餅的名號;而大甲鎮的人要去外地的時候,親友也會託他們帶裕珍馨的酥餅。這種結合宗教的口碑行銷,讓酥餅成為祭拜媽祖的供禮與伴手禮。


1971年,趁著進香之便上裕珍馨買酥餅的歐巴桑們經常問到,「怎麼沒有不加豬油讓素食者也能吃的酥餅?」多次之後,讓陳基振決定做素食的酥餅。陳裕賢表示,當時,曾考慮過用沙拉油,可是阿爸覺得味道不對,而且做出來的酥餅不夠軟Q,於是放棄改用花生油;花生油雖然香氣十足,但是加到餅裡,又覺得不夠健康。後來才決定用奶油,但奶油在製造的過程中會出油,如此地反覆實驗了半年後,才改良成功,推出新鮮貨,奶油酥餅。可是,在這過程中,父子倆還為了成本起了幾次衝突,「那時,一桶天然奶油幾千塊,乳瑪琳一桶才幾百塊,我跟他說用乳瑪琳就好,還因此被教訓了一頓,阿爸還吩咐說連麥芽也一定要用糯米做的才行。」他回憶道。


裕珍馨用料實在但價格卻相對便宜,一盒才賣新台幣幾十塊錢,果然獲得客人的讚賞。1987年,大甲鎮因鎮瀾宮60年一次的建醮,香客絡繹不絕,幾乎讓鎮上為之沸騰,幾乎百分之九十的香客都會指名購買。這次讓裕珍馨的酥餅真的是轟動台灣的「南北縱貫線」。


愛大甲三部曲 喜餅新包裝


「大概是民國77年時,北港那邊的人都說我們大甲的媽祖是由他們那邊分過來,鎮上的人聽了很生氣,因為原本大甲媽繞境都會去湄洲,因為戰爭後才改去北港。尤其是我爸爸他們那一輩,更是義憤填膺。」陳裕賢回憶道。這就是有名的媽祖事件簿。他說,當時爸爸為了替媽祖正名,就去查了文獻記載,將當地著名的鎮瀾宮的由來跟照片,一起印製在奶油酥餅的包裝盒上。


他還樂觀估計地說,裕珍馨一天差不多可以生產2千台斤的酥餅,就等於是跟2千人客介紹媽祖,無形之中就是幫大甲媽祖正名。裕珍馨以實際行動響應「愛大甲」的舉動,後來成為該地餅行爭相模仿的行銷方式,更讓奶油酥餅真正地變成大甲的著名特產。將鎮瀾宮印在喜餅的包裝盒上,還只是裕珍馨愛大甲的首部曲。


他也認為,流程具有「彈性」,每一階段皆可被合併或取消,而且流程也具「流動性」,陳裕賢回憶地表示,有一年,爸爸起了大清早,帶著自己跟媽媽,一起攀爬當地著名的鐵鉆山,爬到山頂時,四周一覽無遺,可俯瞰純樸的大甲鎮。阿爸有感而發地表示,如果將來裕珍馨有能力,也要知道飲水思源,回饋地方。此次之後沒多久,他就特地請人把畫了幅鐵鉆山的導覽圖,以及相關資料,印製在裕珍馨生產的太陽餅的包裝盒上。此也成為裕珍馨愛大甲的二部曲。


「我阿爸常說,裕珍馨的一切,都是靠媽祖的保佑,還有香客以及鄉親的疼惜才有今天。」陳裕賢回憶地說道。這一席話的確頗能傳神地描繪裕珍馨的發展史。1990年,裕珍馨張燈結彩地舉辦喬遷之喜,從廟邊的小餅行蛻變為當時台中縣糕餅業者唯一有冷氣廠房的食品企業,在大甲鎮的光明路成立裕珍馨旗艦店。這棟有著巴洛克式氣派外觀的5樓建築物,建造完成之時,還被譽為大甲20年來最用心的建築。值得一提的是,旗艦店的二樓被規劃為記錄在地歷史的大甲三寶(媽祖、帽蓆、奶油酥餅)文化館,三樓則是文化講堂,展示16尊媽祖一生故事的木雕;大甲帽蓆編織場景,以及古早奶油酥餅製作場景,以及不定期舉辦文化藝術展覽。


陳裕賢表示,之所以會這樣規劃是為了完成阿爸回饋鄉里的心願,這也可說是裕珍馨愛大甲的第三部曲。「這裡生意上軌道後,原本有一個機會可到台中開分店,不過被我阿爸阻止了。那時,他就跟我說,本店要先顧好,基礎要站穩才能走出去,至少要先在大甲本地有一間像樣的店才行,還慎重地叮囑將來要有做公益的開放空間。」他感性地說道。


陳裕賢更將上一代遺留下來的濟貧、急難救助金,成立裕珍馨文化基金會,除了認養大甲古蹟「貞節牌坊」外,還經常配合「媽祖繞境」活動,在旗鑑店一樓舉辦「糕餅試吃」、「酥餅創意吃法大賽」、「文化接龍」等活動吸引觀光客,讓大甲鎮處處洋溢歡笑。


發揚好滋味 老滋味七十二變


歲月流轉,如今裕珍馨的旗艦店幾乎與鎮瀾宮齊名,成了大甲鎮的觀光資源,假日時,遊客絡繹不絕。他們向媽祖祈福後,再到裕珍馨買奶油酥餅當伴手禮,彷彿成為一種儀式。陳裕賢表示,除了來店裡採買的顧客外,網路訂購的生意也做的應接不暇,為了擴充產能,又在台中幼獅工業區蓋廠房,先後取得GMP標準廠房認證,以現代化的管理與技術做酥餅,為的就是讓顧客吃的健康又安心。


「現在回想起父母的一生與裕珍馨的成長的軌跡,盡是些美好的回憶,也點滴在心頭,除了感恩之外還真不知道如何形容。」陳裕賢感性地說。 的確啊,陳裕賢應該就像陳之藩在《謝天》一文裡寫到:因為需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就感謝天吧。無論什麼事,不是需要先人的遺愛與遺產,即是需要眾人的支持,還要等候機會到來。越是真正做過一點事,越是感覺自己的貢獻之渺小。 裕珍馨的崛起,不就是媽祖的保佑、先人的庇蔭,才讓奶油酥餅的好滋味能代代流傳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親德青少年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