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篇文章摘自:商周特刊優勢系列 良醫特刊
作者:王茜穎 
 
 
  醫生最缺的,就是時間,但張谷州卻願意花時間,把冰冷的醫學術語,用易懂的中文寫下,協助病患與家屬改善照護。


高雄長庚醫院神經內科系腦血管科主治醫師張谷州開的病歷很不一樣,厚厚一疊,卻滿滿是中文。他的病人主要是腦中風的患者,由於年齡高、行動不便、說話不清,為了提醒病患服藥、回診時間,以及預後如何照顧的細節,他用一般人都懂的中文寫下,並印出來讓病患帶回家,讓家屬知道如何協助改善照護。


護士劉美伶說,「張醫師打字超快!」但當他面對病人時,他卻很有耐心,老人家眼睛不好,他就把藥丸圖片放大、列印出來,向老人家說明,是這顆藥喔,要怎麼吃,或這次要改吃什麼藥。


整理出超過百條的守則 包括病情及病人身心變化


張谷州還有個獨特的習慣:寫信給病人和家屬。


正因腦中風突如其來,前一天的巨人,會在忽然間倒下,處於慌亂無助之中,病人和家屬根本來不及吸收醫師口頭告知事情,遑論問問題,而衛教單張針對的是整體,無法為每個病人量身訂做。


「寫信,也是一種療法。」他說。


還是住院醫師時,張谷州就開始嘗試手寫在一張A4紙上,用淺顯的文字告知病人病情,這張紙會在家屬間旅行,每個人若有不懂之處,就圈起來註記,接著再拿回來問他,從病人身上,他慢慢學習哪些問題是大家關心的,術語該如何解釋,才能讓大家都聽得懂。


民國87年起,張谷州花了2年,整理出一套超過110條守則的範本,模擬各種可能性,確保他寫信時都考慮到所有情況,包括病情,還有細膩的病人身心變化。


隨手點開一封他署名給「A女士和家人」的信件,信件的開場白竟然不是醫師權威的語氣,而是寫著:「親愛的A女士家人們,謝謝給晚輩這個機會,陪伴太太度過這個困難的時期。」


他首先細膩的分析病情,A女士屬腦幹部中風,是重度的中風,腦中1/3受阻塞的血管已失去功能無法恢復到正常運作。但信中,張谷州仍細心提醒,病人的思考和意識是正常的,四肢運動困難,可能會有憂鬱症現象,「家人的陪伴非常重要,但是,要鼓勵A女士。」 接著,他分析再中風的機會、副作用或併發症,還有死亡率。他誠實告知,醫師可做到什麼:治療目標在能坐輪椅,須他人全程看護。


有些來不及趕到的家屬,錯過醫師的解釋,不知該怎麼關心和照顧,也可能因轉述上的落差,產生誤會。一封信,扮演了連結的角色,僅高中畢業的父親,拿給念大學的兒子看,甚至傳真給法國念醫療相關科系的親人,幫更多親人朋友溝通了解病人的狀況,關心病人,並和醫師站在同一陣線對抗疾病。


除了醫療上的建議,敏感的張谷州也有一些不一樣的堅持:「訪視的親友越少越好,避免情緒波動甚至被感染。」信上這樣寫著。


他解釋,這些好久不見的親友來探病,走進病房,看見那個躺在床上,身著XX醫院病人服,嘴歪一邊,口水沿著嘴角流下的「人」,立刻摧毀了他們記憶中的身體意象,常不自覺的脫口而出:「怎麼會這樣?」「有卡好嘸?」(張谷州說,就是沒好才沒出院呀!)病人此時是最脆弱的,當親友離開,他要花更多的時間來平復心情。而惡劣的心情,可能導致血壓上升,甚至放棄復健,「無效了啦。」


把看診完的時間投入實驗 要親手證明藥物的療效


第二個堅持是,「以下說明,可能會得罪很多人,但是,為了A女士的健康,晚輩還是必須說明,」他在信裡不避諱的說,民間通血路藥物、針灸「只有廣告效果,不可能有治療腦中風的效果。」至於中藥,「目前晚輩正參與全世界第一種治療腦中風的中藥人體試驗。藥效仍未確認。因此坊間的中藥只有廣告的效果,不可能有治療腦中風的好處。」


「這不知道讓我得罪多少人!」他搖頭苦笑,不只是廠商、甚至有些患者家屬也對他不以為然。但他堅持,「醫學中心的醫師就該堅守最後一道防線。」 實證醫學要求的是實驗證明,而非個人經驗,白天看完診、查完房,他就把時間投入在中藥、蛇毒、新藥的人體實驗,他要親手證明,「如果不能證明這對病人是有好處的,我怎能推薦給他們?」


當有立法委員辦公室來電關心某位病人,有人會逢迎、有人會閃避,但張谷州卻是為腦中風患者請命,他在信中請求患者家屬,「可否有機會能讓晚輩邀請立委先生來院訪視W女士,並讓晚輩有機會報告晚輩心中的疑問:『如此的重病為何不是健保局的重大傷病?』晚輩更要建請立委先生在立法院提案質詢,將重度腦中風的病人列入重大傷病範圍,為眾多腦中風病人爭取權益。」


一封信,有時要花20分鐘,有時複雜的病還得花上1小時。門診時間來不及寫,他就晚上用自己的時間寫信,很多病患看到醫師寫的信,一開始都是不可置信,看到後來就不禁感動的掉淚,一位老翁至今堅持每年都要和張醫師拍照,「怎麼會有醫生對我這麼好!」他不敢相信。


「我做不到。」同事林組功醫師老實說。因為醫師最缺的,就是時間,「但他事情這麼多,還會push我們研究的進度!」


「要少做,很難。」張谷州嘆了口氣:「有陪伴,才是對病人最好的。」對這件醫療技術以外,醫生無能為力的事,他一直念茲在茲。(本文原刊於《商業周刊》1068期)



小檔案_張谷州



學歷:台北醫學院醫學士
經歷:美國愛荷華大學神經內科醫師、大仁技術學院教師
現職: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腦血管科主治醫師、出院準備服務中心主任
重要事蹟:任台灣神經學會理事、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親德青少年班 的頭像
    親德青少年班

    崇德文教基金會三重區親德青少年班

    親德青少年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