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微涼秋冬的全民運動--泡湯三原則享受輕鬆沒煩惱


From : 健康100電子報
 
撰文/謝玓珮 諮詢/壢新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沈錳碩、耕莘醫院皮膚科醫師楊志雄


「泡溫泉」幾乎成為台灣冬天的全民運動,三五好友假日一約,選個山光水秀的好所在,泡溫泉去,但是對於溫泉,一般民眾還有數不清的疑問,到底溫泉要怎麼泡?小小一漥泉水,真的有那麼神奇的功效?泡完溫泉後,要注意些什麼事?接下來請專業醫師來為你解答。


放鬆身心為主 治病為輔


「溫泉到底有沒有療效?」各界眾說紛紜,表示,溫泉主要的功效是舒緩現代人緊張的身心,達到身心休息效果,尤其許多溫泉區都設立在群山環抱中,多接觸大自然、吸收芬多精,也是泡溫泉讓人放鬆的原因,若要強調「療效」,目前在醫學上只使用硫磺泉,溫泉裡的微量元素如:鋅、鋰、鍶,有降低皮膚敏感度、促進傷口癒合的功效,可以輔助治療使用。元素可以抑菌,幫助緩解毛囊炎、皮癬,對於關節炎、風濕等,則是因為它溫熱的效果,會讓患部比較舒服,感覺緩解,對於其他療效,只可說是「輔助」功能,還是需尋求正規途徑就醫,不可只靠泡溫泉就想治好慢性疾病。


慢性病泡湯有禁忌


也表示,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泡溫泉,像本身就有心血管疾病、中風、高血壓病史的人,就不太適合長時間浸泡在高溫環境中。門診常見這類慢性病患者詢問:「泡溫泉好像對高血壓很好」,沈錳碩強調,溫泉在循環系統疾病的功效,還是以輔助為主,千萬別因為泡溫泉治病,反而使慢性病更嚴重。醫師建議,較年長者或有慢性病的患者,泡湯前最好先到醫院接受簡單的心肺功能檢查,且泡湯次數一天不要多於三次,另外,泡湯後血管擴張,很容易導致暫時性低血壓,最好在池邊休息三到五分鐘再起身舒緩筋骨,避免造成跌倒、昏迷等意外。


除了上述疾病不適合泡溫泉的人之外,醫師也提醒空腹、剛進食過後或酒醉時應避免泡溫泉,因為泡溫泉時血液循環加速,流經胃部的血液減少而易導致消化不良與不適,空腹泡澡則易疲勞,最好在進食後1~2小時,再享受溫泉。此外,容易失眠的則須避免過長時間浸泡溫泉,或者避免在睡前浸泡,否則容易因精神亢奮而加重症狀。


別忘保濕防肌膚乾癢


雖然溫泉作用在皮膚,是被普遍認同的功效,但醫師仍提醒本身皮膚較脆弱,或患有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魚鱗癬或者冬季皮膚癢的人,泡湯時要特別注意,避免所泡的泉水溫度高於40度,且PH值勿過高或過低,降低對皮膚過度的刺激。楊醫師表示,有皮膚過敏、乾癢的患者,不適合高溫、潮濕的環境,泡溫泉起身後,水分快速蒸發,往往會加重病症,若想享受泡湯樂趣,他建議每次浸泡的時間控制在15分鐘以下,並要隨時觀察皮膚有無紅、癢、刺痛感,若感覺不適,就要上岸休息,且趁水分未乾,立即擦上乳液保溼,若還是覺得乾燥,可以選擇乳霜,加強保溼功效。


楊志雄說,一般人常以為「溫泉泡愈久效果愈好」,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溫泉浸泡大約10分鐘藉由皮膚吸收,即有效果,一下子泡太長時間,反而會造成頭暈、噁心等症狀,最好每次泡15~20分鐘就上岸休息、活動一下手腳,可以反覆浸泡3~4次,切忌長時間泡在溫度過高的池中,容易造成血液循環不良,愈泡愈累。而坊間有些業者標榜「泉水會在皮膚形成保護膜,浸泡後不需沖洗」,楊醫師建議,可依使用者自身感覺決定,若是浸泡大眾池、擔心衛生問題,起身後,還是仔細清洗為宜,避免細菌感染,壞了遊山玩水的興致。


「泡湯三原則」 輕鬆享受沒煩惱


沈錳碩醫師提出簡單的「泡湯三原則」,讓想享受溫泉樂趣的民眾,輕鬆遵行:


1.泡溫泉前先將手搓暖,使周邊血液循環順暢後,並以手測泉水溫度是否能適應,再緩緩進入池中,千萬不要一下子就跳進池中,突然的過熱,容易造成身體的傷害,嚴重會昏倒。在有許多泉水供選擇的溫泉會館,也應由溫度較低的先泡,等身體適應了,再選擇較高溫的湯泉。


2.泡溫泉時間儘量不要超過15分鐘,記得隨時上岸補充水分、活動筋骨,留意自己身體狀況,一有不適就上岸,千萬不可硬撐。


3.泡湯後沖洗時,身體縫隙或皺摺處要特別注意,避免細菌躲藏,也別忘了要補充身體乳液與適當水份,才能享受健康舒服的泡湯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親德青少年班 的頭像
    親德青少年班

    崇德文教基金會三重區親德青少年班

    親德青少年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