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勝於人脈


From : 賺錢女王張淳淳


我覺得人脈管理的第一步,不是建立對的人脈,而是要先把不對的人脈刪除。有時,我會遇到一些不誠懇的人,跟我往來只是為了推銷、攀關係,這樣的人通常只會一直吸收別人的養分,卻不懂得建立自身的價值。


知名女企業家何麗玲接受記者訪問時曾說,每年過年,她都會把手機通訊錄中不營養的電話刪除。我很贊成這樣的作法,因為跟一些不誠懇、市儈的人多相處一個小時,我就少了一小時跟善良可愛、聰明而能帶給別人成長的人在一起的時間。


王永慶今年九十多歲了,從年輕累積到現在人脈存摺想必非常厚實。但他做生意從不講人脈,因為如果商場上每個人都要跟他攀交情,那他絕對沒辦法成為今天的「經營之神」,只會成唯一台和稀泥的「人脈果汁機」。


我父親從小就告訴我一句話:「有糜自然香,何必迎風揚。」許多人只想利用人脈存摺建立自己的財富,卻未去思考,若每個人都想藉由他人提升自己,那誰要跟沒有實力的人往來呢?因此,想拓展事業上的人脈,與其整日思索如何建立人脈存摺,不如努力加強自身的專業,有了「實力」為後盾,人脈才會不請自來。


動用人脈去解決事情,看似不用花錢,然而事實上反而更貴,因為之後可能會有還不了的人情債,而且培養人脈的過程,也需花費許多時間成本。所以,如果因為人脈的關係,可以讓我買車便宜十萬元,但卻要花費三年的時間培養關係,那我寧可用這三年去學談判學、車子的知識。因為,動用人脈解決事情只能偶一為之,但知識卻可以無限次數的利用。


我是商場上的「不沾鍋」,愈是跟我生意往來密切的人,我愈是會跟對方保持一定距離。我不但從未動用過人脈做生意,甚至覺得人脈經常帶來反效果。


例如,我曾經跟一個通路廠商結交為好友,我小孩生日他會來參加、他們員工的尾牙我也會去摸彩,但到最後他卻以業績不好為由,要我多多支持他們的公司的業務、甚至要求我捐款。如果我跟他不熟,這樣的要求就會很好擋掉,但一旦有了交情,不跟他合作反而傷感情。


人脈帶來反效果的例子,不只這樁。


有一天,我在路上的精品店看中了一件衣服,便請一位認識十多年、開精品店的朋友去幫我購買,我心想一樣都是在經營精品店,透過她去問應該會比較便宜。經過她殺價後,對方開出的價格雖然比之前便宜,但還是要兩萬元,我實在買不下手,便沒有同意購買。但後來我還是對那件衣服念念不忘,於是又請助理試著去詢問看看,能不能再便宜一些,結果她居然順利殺到一萬兩千元!


我問助理到底用了什麼神奇的方法?然而她卻說:「我只是跟老闆說我剛出社會,沒有太多錢,可不可以用低一點的價格賣給我,老闆就同意了。」我自己以為靠朋友的關係,就能拿到比較低的價格;而我朋友則以為自己跟同行開口,應該已經拿到最便宜的價格了;但結果卻是我那個絲毫未透過任何人脈關係的助理,得到了最低的價格。


買房子時我也遇過類似的情形。我曾經找朋友幫我跟他的朋友買房子,我朋友覺得既然是熟識,對方一定會給他最低的價格,所以反而不好意思殺價。議價的結果,我仍然覺得太貴,便請仲介代為購買,結果以比我朋友問的價格還低兩百萬就買到了。畢竟房屋買賣涉及的金額龐大,我的朋友並不懂房屋行情,光靠交情去殺價,很難去幫我談到最低價格;而仲介是以專業去殺價,反而容易成功。


因此,我覺得做生意還是要憑真本事,「實力」比「人脈」來得重要多了。我不會去做沒有某人就不行的事情,因為這樣風險太大了。人脈只是成就事情引線,卻不是成功的必要關鍵,如果事情本身如果有商業價值,無須人脈也會成功。


一個專業人員願意幫我工作,絕對不是因為我每天跟他吃吃喝喝、唱KTV套交情,而是因為我們在工作上有共同的目標。所以,雖然平時我不常跟合作的夥伴見面,但我都會適時給予他們實質上的回饋,像我最近就買了近十五萬元的LV、Channel包包,送給幫我買賣房屋的仲介人員,以慰勞他們辛勞。我覺得,與其吃吃喝喝耽誤他們私人的休息時間,不如以實質的回饋表達我的心意,對方可能也會感到高興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親德青少年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