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李家同談讀書 鼓勵大量閱讀


From : Taiwan News財經文化報


【文/林明志】


思考與表達能力必須不斷累積


數學題目寫了五六行,學生寫不出來,原因是題目看不懂,癥結是國文不好,而不是數學不會。李家同說,有位數學老師請國文老師來解釋題意,最後學生竟會解題了。


李家同,一名理工學者,卻有高度的人文關懷,長期倡導閱讀文化的推廣,著作相當豐富,包括:《李伯伯最愛的40本書》、《第21頁》、《讓高牆倒下吧》、《陌生人》、《幕永不落下》、《鐘聲又再響起》等。許多著作更是暢銷書排行榜的常客,也被列為許多學校指定的課外參考讀物。


去年,行政院開始推展好山好水讀好書活動,李家同即在第二場以「大量閱讀的重要性」為題,導讀《李伯伯最愛的四十本書》。當天行政院院長劉兆玄與行政院團隊也出席讀書會,列席其中與民眾一起聽李家同老師用言簡意賅的文字敘述,傳達大量閱讀與從小就培養閱讀的重要性。


傳統教育過度重視精讀


今年,五月二十三日,李家同教授在國立台灣美術館,再以「看見閱讀之美」為題,分享閱讀的喜樂。李家同以閒話家常方式,述說他所見的台灣閱讀的現象與見解,並以親身輔導偏遠地區的閱讀經驗,強調「大量閱讀的重要性」。


李家同表示,台灣教育過度強調「精讀」,傳統教育都是重視字詞的解釋,欣賞文詞之美,一篇文章不斷的去解釋、欣賞,外國人卻不是這樣,他們強調大量的閱讀;他說,一本書的內容不見得全部有意義,要捉住書本的重點,並大量的閱讀,而不是精讀、選讀一些文章。


李家同說,如果在學習過程中的文化刺激太少,會造成普通常識不足,這和大量閱讀有關係。他舉例,他曾在輔導偏遠小學學童時,有篇文章<美俄衛星對撞>,很多小學生根本不知道俄國?也不知道什麼是衛星?這些都是普通常識不足,也就是缺少大量閱讀,這也是很多弱勢學生幾乎很難和人深入交談的原因。


「學生數學不會做,常常是因為看不懂題目」、「很多學生不會答化學考卷,也是因為看不懂題目」,李家同說,數學題目寫了五六行,學生寫不出來,原因是題目看不懂,很多原因是國文不好,而不是數學不會。他說,有位數學老師發現學生不會解數學題目,最後請國文老師來解釋題意,最後學生竟會解題了,可見很多弱勢學生不會解題,是不了解題目的意思。李家同補充說,很多人閱讀看不到重點,例如福爾摩斯探案,很多同學就弄不懂人物的錯綜關係,暢銷書籍《達文西密碼》,只要抓到「耶穌結過婚、有後代」的書中重點,就不難發現,在邏輯上作者拿不出佐證的證據。


影響表達能力


李家同以自身經歷指出,「如果閱讀不夠,很難在看完文章後,很快的捉到重點與主旨」,很多理工科的學生看不懂科學論文,有時不是專業知識的不足,而是沒有保持閱讀的習慣。閱讀不足會影響表達能力,有學生論文報告,連投影片都做好了、理念觀念都懂,報告時支支吾吾,甚至語詞前後矛盾,這都與閱讀的豐富度有關。


「閱讀不夠,作文一定不會好,因為沒有好的中心思想」。李家同認為現行的入學考試考作文,弱勢學生一定會吃大虧。李家同說,閱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經過不斷的累積,才能做好閱讀的工作。


現在很多學生的文章出現主旨不明,甚至有前後文明顯矛盾,這都與網路文章有關,年輕人很喜歡閱讀網路文章,但這類的文章都沒有經過刪選就出現,其中有一些完全不合邏輯,這反而會害到年輕人的喜愛。


勿拘泥作者原意


此外,台灣的教育過度重視「作者原意」,考題中時常出現「作者原意為何?」,他說,學生會喪失獨立思考的空間,文學不是科學,也不是只有一個標準答案,很多作者死了,沒有人真正了解作者的原意,答案只有作者本人才知道。他舉例,古文裡「斷腸人在天涯」,究竟是「斷腸人,在天涯」,或是「斷腸,人在天涯」每個人的解釋都不同。


符號學大師羅蘭巴特說,「本文既出,作者已死。」李家同說,文章完成後,解釋權就落在讀者,有學生拿著《讓高牆倒下吧》問他「原意」,他就說「我已經忘記了,學生隨手在書簽上「作者已死。」甚至還有學生把文章解釋更豐富,問他是不是正確,他也都一直點頭讚同。


李家同強調,只讀課本內的文章是不夠的,也不是讀幾篇古文就可以。西方國家就強迫學生大量閱讀,唯有不斷閱讀,才能累積各式能力。最後,他推介最喜愛的四本書:《一個都不留》、《蒼蠅王》、《白鯨記》、《深河》,希望大家好好看好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親德青少年班 的頭像
    親德青少年班

    崇德文教基金會三重區親德青少年班

    親德青少年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