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學習文化大不同


From : 總裁學苑週報  鄒景平總裁學苑資訊科技專欄作家


 于美人主持的電視節目─國民大會,偶爾會有精彩的討論,最近她邀請兩岸師生,談大學生的學習行為差異,很發人省思,尤其令我回想起台灣學習文化「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轉變。


 大陸的大學生八成都住校,早上六七點就起床,不是在校園中朗讀英文,就是找空曠的場子練嗓子,例如傳播系或戲劇系的學生,要練聲帶和發音的基本功,他們上課前,就趕到教室等老師,老師若是遲到五至十分鐘,就被記錄下來,稱為「教學事故」,若事故太多次,是要被檢討的。對於「教」與「學」的紀律,大陸比台灣講究。


 其實,我上大學時,也有很多同學早起苦讀英文的,搶圖書館的座位,更是常態。上課遲到是件很丟臉的事情,八點上課也很正常,只是台灣比較尊師重道,不會計較老師遲到,但會遲到的老師實在很少,只是,三十年之後,台灣的學習風氣改變很大。老師不敢在八點上課,因為選課的學生一定會少很多。


 大陸老師上課就滔滔不絕的講,直講到下課,若是學生有問題,為避免影響其他同學的進度,一般都是下課後,私下問老師,這種上課方式,跟我四十年前上大學時非常像,這種單向式的教學方式,要看老師功力,只要老師底子厚,內容架構清楚,又有獨特觀點,可以讓學生快速而完整的吸收,也不致因為同學突然的發問,而打亂進度,我聽楊照先生講中國歷史,就是單向方式,但仍覺得收穫很大。


 當然課堂中加入互動與討論,老師可以瞭解學生吸收情況,學生也能當下釋疑,增進師生之間的情誼,我覺得這些是台灣社會進步的象徵,但學生適度尊重老師和其他上課同學,還是必要的,上課避免食用有氣味的食物或發出聲響,就是對老師和同學的尊重。


 大陸學生對基本功的重視和實踐,以及早起練功的行為,表現出固有文化上的傳承與接續,也是年輕人鍛鍊心性,培養自律習慣的機會,台灣的學生對基本功的重要性懵懵懂懂,喜歡追求新奇事務和生活享樂,浮淺的創意多,大格局的底蘊少,是台灣轉型之後的新學習文化,令人深以為憂。


 台灣在經濟轉型、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引進西方觀念和方法,加上「去中國化」的意識,使我們在不經意中拋棄一些寶貴傳統,例如對基本功的強調與練習,對「敬慎之心」、「不放佚」的態度的修煉,都被當成腐朽,其實這些都是一個人鍛鍊心志的核心功夫,支撐我們內在心靈發展的骨幹,當骨幹疏鬆了,再華麗的外在妝點和光彩,又能光鮮到幾時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親德青少年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