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一綱多本」與「一綱一本」問題之公聽會側記
◎蕭紫菡
立委林淑芬日前邀請了官方及教師、家長、民間教改等團體,針對北北基欲合辦基測及回歸「一綱一本」的做法,召開了一場公聽會。在這場會議中,對於家長和老師真正的困境,以及教育究竟是該走向多元或單一的價值精神,都有更深度的討論與回應。
主持人:林淑芬(立法委員)
合辦單位:王拓(立法委員)、徐佳青(市議員)、周威佑(市議員)
與會人士:吳清基(台北市教育局長)、劉文通(台北縣教育局長)、陳明印(教育部主任秘書)、吳忠泰(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史英(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董事)、蕭慧英(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丁志仁(全國教改協會理事長)、詹政道(全國教師會研究部主任)…等。
吳清基:希望減輕學習負擔
林淑芬:台北市長郝龍斌日前指示台北市教育局,希望尋求各方共識,從九十六學年度入學國一新生開始實施「一綱一本」,並自九十九年度起由北北基「共辦基測」。這項政策引起了多方討論,許多人質疑這是不是在開教改倒車,回流到過去的填鴨教育。一開始,我們就請北縣市的教育局長來對此說明。
吳清基:基本上,「一綱一本」不是我個人提出的。這是來自於郝龍斌市長在選舉期間,許多選民的回應,他們表示,希望未來能回歸「一綱一本」,我們才有此決議。而日前《天下雜誌》、雅虎民調,也都顯示多數的民眾支持「一綱一本」。
教改有理想性,但也要注重民意。我們支持「一綱多本」的理念,所以,國小及高中我們都還是維持「一綱多本」;而國中部份,市面上還是會有各種版本,只是會由家長、老師…等,共同選出其中最好的一本,如果有學校不認可這一本,也可另外選擇。
有人說,這樣的措施,無法真正減輕升學壓力。但,學生至少不用再讀那麼多書、補那麼多習,只要熟讀一套就可以考基測,他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運動、去學音樂,達到多元的學習精神。
劉文通:針對這項議題,台北縣最近開過十一場公聽會,也邀請各地區的國中代表參加,整場下來,支持「一綱一本」的民眾確實佔了多數。
有人說,「一綱一本」是走教改回頭路,我想問的是:所謂的回頭路,是指我們回歸到之前的統編本時代嗎?絕對不是,統編本是「一標之下,只有唯一本」,而我們現在只是選擇一條正確的路。透過合法、公平、專業的機制,讓台北縣兩萬多位老師及家長,共同為四十二萬國中的孩子,選出一本最適合老師的教材來教,達成「一綱、一縣、選一本」的目標。
我們主要是想減輕師生的負擔,以及轉學所造成的教材銜接等問題。另外,「一綱一本」也減輕了老師備課的壓力,讓老師在此前提下,有餘裕做更多元而有創意教學。
陳明印:「一本」不符合國民教育法
林淑芬:接下來,我們請教育部及各團體回應。
陳明印:從教育部的法規來說,入學是教育制度的一環,而教育制度因牽涉到社會及資源分配,應該要由中央立法並執行,才能站在全國的角度做協調。因此,關於教科書選用及自辦基測等問題,應該要從法的角度來看,會更為審慎。國民教育法第八條第二項,已明確表示教科書應以學校為選用單位,而不是由縣或市統一規定,當然,如果各縣市設法用不同的方式來達到統一教科書的目的,於法不一定有明顯衝突,但就內涵而言,此舉卻跟當時的立法精神不符。
政策的爭議,主要來自大家對於如何舒緩學生的壓力,有不同的看法。而我們從過去經驗觀察到,學生壓力並不在於「本」的問題,統編本時代學生就沒有壓力嗎?我們認為不只有,而且壓力大到讓老師的教學走向鑽牛角尖的方向。因此,在討論政策之前,我們是否應該先釐清壓力的來源到底在哪?
我的看法是,大人、參考書、及升學,往往才是壓力的根源,而採用「一綱一本」並無法真正觸碰到壓力的核心,反而引發了更多的後遺症。
吳忠泰:要讓死背再回頭嗎?
吳忠泰:郝市長日前表示,他在環保署長任內,因為感到孩子壓力很大,所以決定推動「一綱一本」政策。但事後查證,他的孩子就學時根本還未到「一綱多本」的時代,而郝市長竟以此做為政策依據,我認為他應該向台北市民道歉。
我支持「一綱多本」,理由是,教師終於可以不必再帶著孩子去死背知識,而用中性的方式去思考每個問題。如果我們又回到「一綱一本」的時代,等於是剝奪了孩子面對知識的力量。
史英:「一本」真的能反應民意?
史英:看一件事不能只看現狀,而要把現象當成一個動力系統來討論,才能看到改變引發的後續結果。
首先,吳局長一直說沒有要回復統編本的意思,但現在的問題是,如果全市選出「最好的一本」,又被當做考試的依據,那麼,假設第一年市面上有五六本可以選,接下來幾年,五個版本會因應生存問題合併成一個版本,不出五年就又回歸統編本時代了。
第二,吳局長說「一綱一本」並不影響老師的專業自主權,但試想:如果我是台北市的數學老師,當台北市都已經選出了「最好的一本」,我還如何能向學生表示我不想選台北市推薦的那一本呢?這情況底下,老師的專業自主權要如何發揮,我就不能想像了。
而劉局長表示,台北縣辦了十一場公聽會,其中有大部份的民眾都支持「一綱一本」,但,據我們親身參與觀察的結果,我們認為民意中三分之一支持「一綱一本」,三分之一支持「一綱多本」,其他三分之一則是還未確定立場的,而劉局長直接將那三分之一併入了支持「一綱一本」的群體裡,但這是否就代表真正的民意現狀,有待考量。
我們反對基測依據統一的教科書版本來出題舉辦,這是利用考試、透過商業演化把其他版本慢慢排除掉,達到市面上只剩下唯一版本的目的。如果,台北市自辦基測,學生第一次只能參加台北市的考試,為此,他必須熟讀台北市指定的版本,而如果第一次考得不理想,第二次他又將面臨只考綱不考本的全國基測,這樣一來,他必定會很焦慮,然後呢?去拉白布條、去抗議,更多人開始拿一本對抗多本…焦慮只有增加,也勢必會走回統編本的情況。
蕭慧英:家長只在乎事情簡單就好?
蕭慧英:許多人都會問,身為一個家長,你支持一本還是多本呢?不否認,剛開始在家長團體中,的確有不少人表示支持「一綱一本」,但,慢慢釐清家長的想法,我們發現,家長之所以支持「一綱一本」,是因為拿到孩子手上本來就是一本,前面是怎麼發生的家長不在乎,家長只在乎事情簡單就好。
至於,「一綱一本」是否會影響到教師的專業自主,家長更不會去管這個問題。因為,走了那麼多年,家長發現教師的專業根本不見了,許多教師面對改革便舉手投降,甚至要求政府幫他選擇教科書版本,沒有專業、何來自主呢?這是整件事最大的徵結。
此外,許多支持「一綱一本」的家長,其實是對現有的教科書品質不滿意,一旦沒信心,就容易把事情窄化。因此,家長可以只要一本,可以不在乎專業及自主,但,教育界可以這樣說嗎?
詹政道:誰會去買那麼多本?
林淑芬:針對各團體的回應,不知吳局長聽過有何看法?
吳清基:我還是重申,我支持一綱多本的多元理念,但,一綱多本讓學生要負擔多本教科書的費用,對於中低社經家庭及偏遠地區的學生是不利的。
詹政道:我是台北縣中正國中的老師,我希望政府能先弄清楚民意的內涵和真正的需求。比方說,到底有沒有學生因為「一綱多本」,就很焦慮地認為要把各版本都讀完,因此去買很多教科書?我沒看過,就算有,那樣的學生或家長本身學習的觀念就不對了,政策怎麼會跟著這樣的民意跑呢?
丁志仁:一綱一本能舒緩壓力?
丁志仁:既然問題的徵結來自於民眾對考試的焦慮,而我們又不希望靠單一版本教科書來解決,因此,我想提一些具體的建議。第一,許多家長的焦慮來自於考試範圍的不明確,所以,他們才會想回復聯考,而這就算是搞兩種基測也無助於舒緩焦慮;因此,我建議利用過去的基測題目,提供老師能在短期內,每個考科至少有一千題類基測題庫可以運用,因為許多教學現場的老師仍然在用舊考題測驗學生,但基測考的是一種新的概念和方向,這部份,老師需要幫忙。
另外,我呼籲在做決策前,先取得「一綱一本」可以減輕學生過度學習壓力的專業研究,客觀地研究升學壓力和「一綱多本」間的關係,並深化討論一年再做決策。當初「一綱多本」也是討論了四年,再準備了四年才實施的,如果我們真的重視這個問題,就應該用最謹慎專業的方式去面對它。
蕭慧英:教科書不等於世界
蕭慧英:許多家長可以對一本或多本沒有堅持,但,台北市如果要用基測去考這「一本」,這讓我無法忍受。如果我們覺得教育部的基測不好,應該去改善基測的內容,而不是再去弄一個這樣的基測出來,那會是災難的開始。
今天,我們好不容易可以拿一張地圖來教孩子,告訴孩子這是地圖,而世界在教科書外面,但今天北縣市的做法,會讓我們必須告訴孩子:這本教科書就是世界。我們不得不問:大家對教育的視野是什麼?我們希望孩子未來可以成為什麼樣的人呢?
史英:給書商成長的時間
史英:我想吳局長一定很納悶:反正不管如何,學生都只有讀一本,我只是為學生選擇了一本,哪有錯?當然,如果這本是選給你家的小孩就沒問題,現在的問題是你要選給全部的小孩。
多元,指的是一種價值上的多元,如果台北市已經說自己選出了「最好的一本」,你還希望老師選「較差的那本」嗎?這是在推動單一價值,怎麼還能說是個支持多元的政策呢?這是口是心非的言談,玩弄文字遊戲。
而吳局長也一再表示,市面上將不會只留一本,其他書商會繼續努力,市面上還會有很多版本一起競爭,但在一年或兩年全縣市就換一個版本的情況下,基測到底要以什麼為根據呢?不也還是要應付不同的版本嗎?
最後,我認為評鑑不等於排序,評鑑的目的是要給大家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而不是直接替大家選出最好的版本。即便我覺得市面上各家的數學課本品質都不及格,但也不能因此就決定只有某一家可以賣,要知道,為孩子做一本好書是很不容易,現階段,改革剛開始,我們需要給書商一個成長的機會,讓更多人有機會為孩子做出好書。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