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 玩得好!
 
Q1 孩子的空間感不好,怎麼辦?
A 突破身體慣性,提升空間感


空間感不好,雖然看似無關緊要,卻常會對孩子的生活造成種種不便。其實,爸媽只要在生活細節做點調整,孩子的空間感就會改善許多。


爸媽傷腦筋


我的孩子老是左右不分,穿鞋時左腳常常穿到右腳的鞋,不管教過幾次,還是會穿錯。


幼稚園裡,當老師帶著大家一起做體操時,別人伸左手,我的孩子常常就會伸出右手,偏偏他並不是不認真,真教我覺得又好笑又有點擔心。


從家裡到保母家,這條走得爛熟的路,沒有我帶著他走,他就不知道哪裡該轉彎。方向感這樣差,長大以後該怎麼辦呢?


後援團貼心話:「點」出生活的方向


其實,只要細心一點陪孩子過日子,方位感的認知,就藏在生活點滴中:爬樓梯的時候,可以認識從下到上;走路排隊的時候,可以讓孩子瞭解前後的概念;吃飯的時候,可以讓小朋友認識左右,例如:右手拿筷子,左手拿碗。


還可以在孩子的右手,貼上一個小貼紙,告訴他這是右邊,所以和這個貼紙同一邊的都叫右,比如說,腳有右腳,手有右手,汽車靠右邊走,慢慢的他習慣了,就能分清楚左右了。


另外,在孩子小的時候,可以常帶他到住家附近「探險」,一起觀察每條路上的招牌、店面、出沒的小貓小狗,試著找出不同的回家路線。等孩子長大以後,方向感就會變得很好。


遊戲 1
香蕉大挑戰


透過觀察熟悉的事物,孩子發現不管香蕉的位置、角度怎麼移動,香蕉頭尾的對應關係,都不會改變,由此建立孩子的空間對應概念。


Step1  香蕉轉呀轉
爸媽將準備好的香蕉拿出擺放,讓孩子找出香蕉的頭尾各在哪裡?任意翻轉香蕉後,再讓孩子找出香蕉的頭和尾。


Step2  我是香蕉人
和孩子說:「現在我們要變成香蕉人,不管香蕉怎麼擺,我們都要模擬它喔!」爸媽可以任意擺放香蕉的角度(頭上尾下、尾上頭下、頭左尾右的拱型),親子一起用自己的身體「頭」和「腳」來模擬香蕉的「頭」和「尾」。


Step3  2根香蕉變變變
爸媽再多拿出1根香蕉,和原來的香蕉,改變組合的方式,交疊的放、並排的放親子兩人一起用身體來對應香蕉的擺放。


溫馨叮嚀:


孩子常常只記得模擬香蕉的外型,而忘了模擬頭尾的對應,爸媽請面帶微笑提醒:「方向好像跟香蕉不一樣喔!」


2根香蕉的組合,就是兩種空間的組合,包含自我空間與他人空間的調整,扮演第2根香蕉的難度較高。


玩的時候,建議先讓孩子從第1根香蕉開始扮演,玩得更熟練以後,再讓他做第2根香蕉。


遊戲 2
身體蓋印章


改變頭上腳下的身體慣性,讓孩子突破自己熟悉的身體空間與行進空間,感受不同的空間組合,所帶來的不同視野與空間感受。


Step1  畫出身體印章
取4張紙,分別畫出手掌、腳丫、○(頭部)、△(手肘)的形狀,然後和孩子約定:「這是你要蓋的身體印章,看到哪一種形狀,就要用身體的那個部位,來蓋印章喔!」


Step2  蓋印章挑戰
將剛剛畫出的紙,放在地上,一起來蓋印章。一開始可以從2張開始,再慢慢變成4張。


Step3  蓋印章小路
用這4張紙隨意排列成一條小路,讓孩子一邊用手掌、腳ㄚ、頭、手肘蓋印章,一路移動身體。


溫馨叮嚀:


親子可以輪流替對方出題,考驗對方的反應能力。改變印章的組合,也會使遊戲的難易度改變,建議爸媽可以從容易一點的題目開始出。記得提醒孩子,除了蓋印章的身體部位,其他的身體部位,都要盡量離地。


身體為了配合蓋印章,自然會做出一些平常不會做的肢體動作,對孩子的協調能力也很有幫助喔!


除了這4種印章,你還可以和孩子一起想想看,身體可以蓋出什麼不同的印章。


Q2 如何培養孩子「舉一反三」的能力?
A 多看、多聽、多聯想


孩子擁有聰明的腦袋瓜,是繼健康之後,每個爸媽的想望。其實,透過一些簡單的居家遊戲,就能靈活孩子的思路、舉一反三呢!


爸媽傷腦筋


我經常帶小孩出去玩,叫他準備自己的小背包時,他就真的只拿包包出來!總是忘了要帶小外套、小手帕、或是小水壺。


拿出課本,好不容易教會寶貝認「事」這個字,但翻了頁遇到相同的「事」字,他又不會了。


我的孩子總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餐後請他幫忙收「碗」,他真的只收碗、筷子、盤子則完全忽略了。


後援團貼心話:少買玩具、多聊天


現在的玩具很貴,因此建議爸媽少買,但是要讓每個玩具的效用發揮到極致。比方一盒幾百塊的串珠,它不但可以訓練孩子穿線的小動作能力,還可以當辦家家酒的菜色,和蓋房子堆高高的積木。雖然成品和真實物品不一定相像,但孩子如果能捕捉物體的特色,不足處再自行用想像力補足,對鍛鍊腦力相當有益呢!


平常和孩子聊天,爸媽可以隨便找23種東西問他,比方:「長頸鹿和車子有什麼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激發孩子無邊無際的聯想。如果有一天車子在路上拋錨,孩子不但能馬上反應:「請拖吊車來幫忙!」等待拖吊車的時間,甚至還能開玩笑地說:「去動物園找長頸鹿來!」


遊戲 1
一字一動


要將腦筋一分為二,同時想著物品名稱和動作,不但有趣而且還極富挑戰性。孩子的聯想力,就這樣琢磨出來了!


Step1  數一數,幾個字?
請爸媽與孩子一起討論,哪些水果是2個字、3個字、4個字?如:蘋果、哈密瓜、鳳梨釋迦。


Step2  每個字配上動作
將步驟1的詞,發明不同的身體動作應對,每說1個字就要做出1個動作,動作和詞義不需相呼應。


Step3  換水果不換動作
維持原動作,替換水果名,譬如將蘋果改成草莓,但做的動作不變。


Step4  換動作不換水果
延續步驟3的詞,想出不同的新動作。


溫馨叮嚀:


步驟1未必定要從水果發想,儘量找同一種類的物品即可,譬如文具、交通工具、卡通人物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儘量開發身體各部位做表演,譬如背部、屁股和肩膀。也可以兩人共同合作,比方擊掌或者相互頂屁股。


遊戲 2
看我72變


一個遙控器可以變出多少「分身」?藉由生活用品外型的相似性,瞧瞧孩子的想像力可以發揮到何種境界!


Step1  比手劃腳扮演遊戲
任意找個生活物品,譬如遙控器,想像它能扮演的角色,並用動作表達,讓對方猜;比方爸媽拿著遙控器在地上移動,孩子就要猜「車子」。


Step2  扮演接力賽
將遙控器傳給對方,對方再做出另一個動作讓人猜,猜對才能再傳回去。


Step3  猜猜我演啥?
各自在心中想個主題,並找家裡的物品適度裝扮,然後讓對方猜。


溫馨叮嚀:


進行步驟3時,如果孩子較年幼,可以共同設定一個角色,各自裝扮,時間到了同時呈現。請和孩子一起玩,不要只是在旁邊當裁判。


剛開始玩的時候,先給孩子充分的時間思考,不要過度催促;玩過多次之後,自然能舉一反三。


Q3 孩子做事沒計畫、缺乏邏輯,怎麼辦?
A 平日多磨鍊,腦筋變聰明


能妥善規劃時間、做時間的主人,孩子就能節省更多時間去從事更有趣的事。該怎麼鍛鍊孩子的金頭腦,腦筋才會愈靈光?


爸媽傷腦筋


我的孩子收拾書包時,放在鄰近處的文具從不一次收拾完全,總是想到一樣才拿一樣。


我家寶貝很不會規劃時間,每次快要吃飯了才想到要寫作文,等吃完飯靈感全跑光光,又得從頭思考,總是寫到三更半夜。


我讓孩子訂定一週功課表,但他每次都想很久,而且時間分配不合理。雖然他不笨,卻似乎很沒邏輯呢!


後援團貼心話:共譜年度計畫和旅程規畫


每年年底,爸媽可以和孩子一起為自己選本新的日誌,做新年計劃。在本子裡記下家人的生日、特別的日子和學校活動,並鼓勵孩子為自己做計畫,也把自己的計劃讓他知道。出外旅行時,讓孩子學習收納行李,並嘗試將行程規畫託付給孩子,若孩子產生任何疑惑,多用「對啊,為什麼會這樣?」「如果會如何呢?」讓他先思考,不要馬上給答案,真的想不出來,再帶著他一同慢慢推敲解答,幾次經驗下來,他就能掌握計劃的要領了。


遊戲 1
小樹苗 大考驗


透過觀察,孩子能獲得不少自然知識,同時也理解問題解決途徑。讓孩子動動腦,幫小樹苗解決難題,如果不知道該如何反應,就用創意填補吧!


Step1  瞭解、模擬種子的成長
和孩子一起討論種子成長的過程,譬如:種子→發芽→小樹→大樹,並用身體創造各階段的造形。


Step2  連續動作串起成長過程
串起四個造形,用身體做出種子成長的連續動作。


Step3  狀況來了,怎麼辦?
將動作停在某個階段,如小樹,由爸媽出狀況,比方說:「風來了!」「毛毛蟲來了!」讓孩子做出相對應的動作。


溫馨叮嚀:


步驟3狀況題的反應要符合邏輯,並鼓勵孩子用動作和語言共同表達(不要只是用說的),動作力求多一點變化。


爸媽可以和孩子共同發想其他主題,像毛毛蟲長大變成蝴蝶、小蝌蚪長大變成青蛙等,都是很好發揮的題材。


遊戲 2
跳格子動動腦


幾個簡單的格子,要怎麼跳,才能統統跳完?完成任務的過程,可以怎樣跳出創意?讓孩子動動頭腦想一想!


Step1: 做出各種跳框
在家用巧拼板或絕緣膠帶,做出各種跳框,例如跳房子。


Step2: 每個框都得跳
爸媽可在一旁提醒:「每個框都必須跳到。」請孩子思考該如何跳,爸媽也可在孩子跳之後,學孩子的跳法試試看喔!


Step3: 隨意排框任意跳
由孩子自己動動腦,排出自己喜歡的跳框,讓他們發揮創意跳一跳。


溫馨叮嚀:


請至少準備10塊巧拼板,並儘量排出多樣性。練習幾次過後,讓孩子一邊聆聽熟悉的活潑音樂,一邊跟著節拍跳,增加活動樂趣。如果孩子沒有辦法完成任務,爸媽請幫忙。倘若孩子每次都用相同的方法(比方總是用右腳依序跳),請爸媽給予建議嘗試改變,如:單雙腳輪流跳、背對格子往後跳、側身跳、蹲著跳等。


Q4 孩子記性不好,常常忘東忘西,怎麼辦?
A 常玩觀察遊戲,記性自然好


記性不好、丟三掉四,困擾的不只是爸爸媽媽,孩子自己也會很沮喪。陪著孩子一起玩觀察遊戲,幫助孩子擴充大腦的記憶體容量吧!


爸媽傷腦筋


我的孩子常常忘東忘西,交待他做的事情,常常忘記,為了擔心出錯,只好從早到晚盯著孩子,結果親子關係變得很緊張。


孩子今天拿回一張滿滿紅字的考卷,讓我很煩惱,平時孩子就常因粗心漏寫問題,但這次只寫正面,背面都忘了寫,未免也太誇張了吧!


我家寶貝記性不好,常到就寢時間,才突然想起作業還沒寫、明天要用的文具沒買。叫他寫下來,他卻連紙都不知道放哪裡!


後援團貼心話:「你給我記住」的兩個方法


想脫離嘮叨爸媽的行列嗎?有一個簡單又有效的方法,請孩子為自己做一張「每日清單」貼在門上,每天早晨要出門前,檢查該帶的東西是不是都帶齊了,輔助記性不好的孩子,做自我檢查,避免丟三又落四。


另外,不要一味的「吩咐」孩子該做什麼,爸媽可以改用「討論」的方式。比方說,陪孩子走路回家的路上,和孩子討論回家後該做的事有哪些,想玩的遊戲又有哪些,再請孩子說說看,他計畫怎麼安排這些事情的先後順序。透過討論,加深孩子的印象,而能夠安排自己的工作順序,也會讓孩子很有成就感。


遊戲 1
來當跟屁蟲


從一種動作,到一連串的動作組合,讓孩子在沒有壓力的遊戲情境,愉快練習擴充記憶能力。


Step1  請你跟我這樣做
爸媽先想好動作,比方說一邊唸著「請你跟我這樣做」,一邊用手輕拍肩膀。


Step2  我會跟你這樣
這時,孩子就要一邊說:「我會跟你這樣做。」一邊學著用手輕拍肩膀。


Step3  記憶力大考驗
難度提高些,爸媽在唸著「請你跟我這樣做」的同時,連續做完2個動作,例如:先拍肩膀,在熱情的打開雙手!再請孩子試著做一次!


溫馨叮嚀:


玩的時候,可以逐漸增加遊戲的難度,從做1種動作、連續3種動作、到5種動作,可以依照孩子玩遊戲時的反應來決定,可以增加到多少種。


爸爸媽媽和孩子也可以輪流當帶頭的人,孩子會發現,原來發明動作,也不比記動作輕鬆呢!


遊戲 2
身體照相機


透過照相機的有趣聯想,讓孩子練習在瞬間、專心的觀察眼前事物,提升孩子視覺記憶能力。


Step1  有趣的照相機
和孩子約定:「現在你是照相機喔!」請孩子閉上眼睛,當爸媽拉高手臂說「喳」時,就要打開眼睛,「照」下眼前的事物。


Step2  喳、喳2連拍
爸媽帶著孩子在家中拍照,這一次,可以一口氣拍2個場景,等照相機閉上眼睛時,問問孩子:「照相機拍到什麼呢?」再請孩子依照順序,說出剛剛拍到什麼。


Step3  洗出照片囉!
接下來,照相機把剛剛拍到的內容,洗成照片,請孩子依照順序,用自己的身體模擬剛才拍到東西的樣子。


溫馨叮嚀:


爸媽也可以來當照相機,挑戰自己一次能夠拍幾張照片,而不會忘記拍到的內容。


照相機的遊戲,除了拍單一物件,也可以玩細節的觀察。「喳」之後,數3秒閉上眼睛,再說一說,剛才看到什麼,比方說看到沙發,沙發上的抱枕、搖控器、剛才吃的餅乾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親德青少年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