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 名家專欄之陳樂融
 
《決定未來的10種人》(The Ten Faces of Innovation, 2008)的英文書名沒有台灣出版社翻譯的那麼聳動。直譯「創新的十種面向」,很貼切,而且可以稍減我們凡人的壓力。


意思是:未來有這十種(至少十種!)激發創新的動力模式,你可以挑選加入,也可以壁上觀;比較沒有那種「我要被淘汰了!」的焦慮。


當然本書所說的「創新」(innovation),特別是指針對企業、機構、社會的特殊產品與議題而談的創新。個人如何活得更花枝招展、樂趣橫生,並不在探討範圍。


這十種「創新人物」,以我理解的語言,扼要解釋如下:


1.人類學家:觀察人類行為,進而去瞭解人的身體與情感和商品與服務關連的人。
2.實驗家:不斷把單純的構想,做成原型(可以是實際或虛擬的)。
3.異花授粉者:探索不相干的產業和文化,應用在其他可賺錢的領域上。
4.跨欄運動員:擅長以較少的資源做更多的事,傾向試驗別人沒做過的事。
5.共同合作人:召集整合各團體,領導大家創造新的解決平台。
6.導演:針對特殊有才華的人,組合並激發他們。
7.體驗建築師:能發揮「多感官設計」威力,讓使用者獲得神奇體驗的人。
8.舞台設計師:其實就是比較高檔的建築與室內設計師,可以創造出激發員工創意能量的辦公空間。
9.看護人:擅於讓你感覺「賓至如歸」的高質量服務,努力延伸與客戶的關係。
10.說故事的人:任何能把惱人的進度會議變成說故事時間的激勵高手。


你一定發現到:「導演」不是真的電影導演,學院訓練出來的人類學家,也可能只適合研究古代部落,而不適合去負責改善國際機場的旅客行李轉盤。


這些都是「形容」。所以也當然不需要有如上科班教育的文憑。但也意味著:我們必須無師自通。


趨勢學家總是會讓我們警惕:自己面對未來變遷,存活與競爭的能力夠不夠呢?


讓我們舉其中一個項目來看看,在「人類學家」這個分類中,作者強調的是:「人們為了駕馭變動不居的世界,因而發展出各式各樣的怪癖和習性,有時候,你可以從這些怪癖和習性中,找到某些新機會的強烈線索。」


發揮高度精準的觀察力與敏感的心,創新人才會注意為什麼他在這個櫥窗停下來,為什麼他在這個貨架上駐足,為什麼他會選擇靠某種顏色的牆壁站著,為什麼他在下車門後甩門甩得特別大聲。


我這些都只是舉例,而可以這般觀察及思索的絕對不只是「趨勢專家」的專利(事實上他們往往並非身處創新風暴的核心),而是調研人、策畫人、廣告人、編採人、寫作人等等必須戮力以赴的戰場,甚至如果你是個漫畫家,你也可以從解剖刀般觀察眾生百態獲得巨大成功。


從這角度看,要讓自己變身為新時代的創新高手,其實並不困難。專家已經分類整理好不同的制服,挑上一套自己喜歡的穿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親德青少年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