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言值多少錢?


From : 該他們付帳了吧


來一個魔術花招:要把人變不見的方法,就是要他們履行他們的諾言。——名作家庫利(Mason Cooley)


有一個朋友,你陪她去訂製一盞燈,她承諾你說,如果她想要賣出這盞你陪她找到的漂亮的燈,你可以用她當時買的同樣價錢買下來。結果,一年之後,她把這盞燈連同其他東西一起在eBay上拍賣掉了,卻一句話也沒跟你提。


妳先生把他所有的錢都留給妳,因為妳承諾說,妳將會把這些錢留給他的媽媽。不過,妳後來發現還有其他更想贊助的機構。


有一個老朋友答應你說,如果你讓他住在你的山中小屋一個夏天,他會幫你換掉屋後甲板上腐壞的板子。可是,這個計畫才進行到一半——甲板上的板子已經被拉開,除非放上新的板子,否則根本無法使用,結果你朋友就遇到他的夢中情人,還跟她雙宿雙飛,去了觀光勝地茂宜島。


在一個完美的世界裡,沒有人會想許下一個很難實現的諾言。但是在真實世界裡,諾言有可能非常難維持,並且非常容易被打破。真的是太容易了,事實上,大部分的人套用了一個心理花招讓自己不必兌現承諾。這個心理花招是這麼運作的:當其他人打破諾言,我們會把他的不良行為歸因於他們的性格;當我們自己守不住承諾時,我們會說因為答應了之後,情況已經改變了,不守諾言才是公平的。


換句話說,當別人答應我們該做的事情卻沒做的時候,我們會認為他們對我們很不好(如果蘇珊不是那麼貪心,她就會把那盞燈用原價賣給我)。但當我們無法履行約定時,我們就會告訴別人,那是因為情況我們無法控制(我原來是想讓凱倫買那盞燈沒錯,可是我知道我可以從eBay那裡賺到更多錢,而且我真的很需要這筆錢)。


於是,當有誘因出現的時候,我們會感到奇怪的安心並做出不切實際的承諾。以對人性的缺陷具有巧妙觀察而聞名的十七世紀法國貴族作家拉羅什富科(Franois de La Rochefoucauld)就曾經指出:「我們是基於希望的程度而做出承諾。」


這就是為什麼你老婆的哥哥想跟你借錢開餐廳,卻一點都不認為他可能還不了。或者,這也是為什麼你兒子跟你說,只要你買iPod給他,他會幫鄰居蹓狗、幫他們鏟走人行道上的積雪,直到他賺夠錢就可以還你。他們是基於希望的程度而做出承諾。


至於兌現承諾的機率有多少?我們再引用拉羅什富科的話:「我們是基於恐懼的程度而履行約定。」


當諾言很難遵守……


我答應我母親,她可以一直住在她的屋子。


問:十年前,我年邁的母親給了我跟我先生一筆錢,讓我們可以在我們一直夢想住進去的地區買一棟漂亮的房子,為了回報她,我們答應她,我們會不計任何代價讓她能在她自己的房子裡度過餘生。可是,如今,母親的健康愈來愈差,可靠的居家護理員很難找,更不要說對我母親來說要花多少錢,此外,我們已經把空閒時間都花在幫母親處理各種雜務上,我們一定要繼續遵守諾言嗎?我真的認為我母親如果住在一個有照顧設施的地方,會更快樂,也會更安全。


答:你們在做出那個承諾時,到底在想什麼?


我們希望,你們不是努力讓母親住在家裡,但如果行不通,就把她打發到養老院去,因為,這不是你們之間的約定。你母親不只是努力遵守她那一邊的協議,而且她的確遵守了,而給你們那筆錢。


所以,現在你們必須面對現實:因為很難履行而背信,是件不光榮的事情。你們可能會告訴自己,當你們做出這個承諾的時候,你們不知道這個承諾有多難兌現。但是任何成熟的夫婦,就像妳跟妳先生一樣,當你們接受你母親的支票時,就應該想到要讓一個年老的寡婦住在家裡,是一件已經被證實是很困難且很麻煩的事情。


當然我們可以想像,你們夢想的家是多麼吸引人,我們甚至可以想像,你們多麼渴望住進那個地方,以至於你們低估了履行承諾的困難度。


不過,這都不是你們逃避責任的理由,即使你們要花掉一些你們希望從母親那裡繼承來的錢,或甚至花掉一些你們自己的錢,為了承諾,甚至你們要搬出你們夢想的家,以便搬進你母親的家好照顧她,這件事情的底線就是,如果妳拿了妳母親的錢而不想要良心不安的話,妳最好讓她繼續住在她自己家裡,直到她告訴妳,她已經準備好離開,或是她的醫生跟妳說,她必須離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親德青少年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