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最激勵人心的人物─約旦王后拉妮雅
From : 今周刊
「歐巴馬能改變世界,我也能!」
文/施旖婕
前言
瀏覽拉妮雅的YouTube網站,乍看之下還以為是某個美麗名主持人,但她的真實身分,是約旦王后。二○○八年歲末年終,CNN選出了這位伊斯蘭女性振奮人心,YouTube也在幾個月前頒發「積極改變社會獎」給拉妮雅。
正當伊拉克記者朝美國總統布希丟鞋、西方世界懼怕穆斯林恐怖攻擊之際,有一個女人嘗試以女性的溫柔、優雅,卻又堅韌的耐性,改變東西兩方對彼此文化的懷疑和誤會——這就是約旦王后拉妮雅(Queen Rania Al-Abdullah),二○○八年 被CNN評選為最激勵人心的人物。
顛覆傳統形象/「阿拉伯世界的黛安娜」
這位王后大大顛覆了一般大眾對包著頭巾、戴著面紗,只能躲在房子後院的傳統伊斯蘭女性的印象:一張中東美女的精緻臉孔、身著Burberry、Chloe的時尚服飾出席公開場合侃侃而談;擁有曼妙身材、婀娜多姿的貴族女人,可已是四個孩子的媽!
不僅如此,拉妮雅精通阿拉伯語和英文,也通曉兩邊的文化,她在伊斯蘭世界,是令人尊敬、擁戴的約旦王后,在西方人的眼中,她集智慧、美麗於一身,是「阿拉伯世界的黛安娜」。
拉妮雅出生於科威特,身上卻流著巴勒斯坦人的血,她真正的老家在約旦河以西地區。這塊地方,自古以來就戰火不斷,二次大戰之後更是中東國家必爭之地,雖然目前主人是巴勒斯坦人,但約旦、以色列以及埃及都曾宣稱此領土屬於該國,彼此間衝突不斷。也許是戰爭帶來的不安寧,在一九六○年代左右,拉妮雅的父親和其他巴勒斯坦人一樣,選擇離開家鄉,最後落腳在科威特。
拉妮雅的父親是醫生,是高級知識分子,自然也重視子女的教育。拉妮雅和其他兄弟姐妹都接受正統的英式教育,就讀科威特的英語學校,從小即接觸西方文化思想。縱使如此,拉妮雅父親並不打算讓孩子們忘本,在家中著重伊斯蘭教育,告訴他們身為穆斯林的驕傲。拉妮雅在伊斯蘭與歐式文化的融合下成長,影響了日後拉妮雅選擇跨文化工作作為王后的職責之一。
而後拉妮雅進入埃及開羅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 in Cairo)就讀,主修企業管理。她二十歲那年(一九九○年),伊拉克強人海珊(Saddam Hussein)為爭奪石油而入侵科威特,發動波灣戰爭,拉妮雅的雙親為遠離戰爭,再一次舉家遷徙至約旦首都安曼。
提升婦女地位/譴責貞節烈婦的自殺活動
大學畢業後,拉妮雅搬到安曼,與父母親同住,並先後進入安曼的花旗銀行和蘋果電腦任職。直到一九九二年,拉妮雅在一場晚宴中,邂逅了當時還是王子的阿布杜拉(Abdullah Π),兩人一見鍾情。隔年兩人完成終身大事,拉妮雅成了約旦王妃,生命自此通往一條與常人不一樣的道路。
一九九九年,約旦國王胡笙(Hussein)逝世,由長子阿布杜拉繼承王位,拉妮雅成為王后,那年的她年僅二十九歲,是全世界最年輕的皇后。
不過,出身平民家庭的拉妮雅,並不想落入傳統皇后高高在上、母儀天下的窠臼,「雖然我被賦予皇后的頭銜,但我認為我的工作應該扮演多重角色。我和國王有義務提升約旦人民的生活品質,尊重我們的文化並連結世界,促進約旦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並保護兒童和婦女的安全。」拉妮雅在自己的官方網站上寫道。
拉妮雅打破皇后刻板印象的第一步,就是直接挑戰保守穆斯林的禁忌:提倡女性主義。她公開譴責「貞節烈婦」的女性自殺活動,認為女性不應該因為失去童真,就被視為對家族的背叛,而被迫自殺或家法處死。此話一出,引來不少保守人士批評,連約旦國會也不領情,兩次推翻拉妮雅的建議:對於私自處刑者應予以法律制裁。
此外,拉妮雅也推行借款給貧窮女性,希望女性們在經濟上都能有獨立自主的能力。鑑於上回引發的軒然大波,拉妮雅先向現實低頭,在男性主導的社會裡,小心翼翼處理女性自主的議題,不碰觸激烈和煽情的字眼,避免再一次引發性別戰爭。
致力文化融合/用YouTube介紹穆斯林文化
除了女性議題,拉妮雅也致力於文化和族群融合。打從童年以來,她就經歷過太多因種族、政治、宗教引起的戰爭,二○○一年九一一事件後,更加深伊斯蘭世界和西方世界的鴻溝。拉妮雅投入心力在化解兩種文化的誤解,她利用自身成長背景優勢,試圖向非穆斯林社會介紹穆斯林文化,而YouTube,就是她的傳播工具之一。
拉妮雅也認為,至今西方國家對伊斯蘭國家的陌生,尤其是對女性的誤解,主因來自於文化障礙。例如伊斯蘭女性戴頭巾、面紗,代表著以謙虛、虔誠的心奉獻於真主阿拉,但是西方國家卻將之視為失勢與壓迫的表徵。「我們的宗教賦予我們自主選擇的權力,如果不是出於自願,沒有人可以強迫你戴頭巾或面紗。我希望能積極努力去弭平彼此(伊斯蘭和西方)之間的誤會。」拉妮雅在○八年五月接受馬來西亞媒體訪問時說到。
拉妮雅也熱心公益活動,教育、健康、兒童、環境等議題,拉妮雅皆親身參與。尤其是因貧富差距導致教育資源分配落差的問題。根據阿拉伯文教與科學組織統計,約旦地區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為文盲,顯示教育體系的不彰。
期許自我角色/代表伊斯蘭女性挺身而出
以一女人之力,實在很難改變現狀,但拉妮雅仍期許自己:「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能做的事,我相信我能做得比她更好。歐巴馬說我們能改變世界,我相信我也能!」二○○七年,拉妮雅被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任命為首任兒童權利傑出倡導者(Eminent Advocate for Children)。
拉妮雅成功將王后、母親、女人的角色集於一身,是許多中東女性的典範,但在同時,她也面臨許多挑戰:保守穆斯林的質疑,丈夫的政府被國際組織評為缺乏人道人權。
這位被《富比世》雜誌選為世界百大權力女性之一的約旦王后,在改變世界之前,似乎已經做好遭受非難的準備:「敢言敢行,難免惹來阿拉伯世界不少非議,尤其你是公眾人物,代表你的國家跟宗教,我想我是代表伊斯蘭世界的大部分女性,面對相同的挑戰和爭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