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y One的競爭力


From : 捷安特傳奇


有段時間,巨大努力成為世界最大,等真正成為第一時,發現並不安穩,大而不當的公司會被淘汰,不能再強調世界第一,而是要進一步成長。


劉金標後來將巨大定位為全世界「Only One」,因為「Number One」不能夠代表可以永保競爭優勢,還是隨時有被競爭者超越的危機。他常對員工說:「進入市場,若不是做第一個,就要Be different(差異化),」劉金標認為,放眼全球的知名品牌,已經沒有人談品質這兩個字,因為這是參賽入場券,企業必須要想辦法不斷創新、差異化經營,才能高人一等,「Only One比Number One重要。」巨大的生存之道就是跟別人做不一樣的事,創造無可取代的競爭力,要做自行車界的「Only One」。


「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課題,就是如何讓競爭者學不像,」東海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教授劉仁傑說。


在自行車產業,巨大是後起之秀,要成為「Only One」必須有十足的勇氣與前瞻的眼光,永遠要比對手領先。也因為如此,就要看得更遠,想得更深入,做的更快。


最經典的例子莫過於巨大是全球率先量產碳纖維自行車的業者。碳纖維是一種複合材料,本用於航太科技。在巨大投入研發之前,全球的碳纖維車架全是手工製造,不僅價格貴得令人咋舌,還要排隊等待許久。那時,碳纖維的處理技術亦沒有現在成熟,在安全性及強度上也很難與技術成熟的鋁合金車架相抗衡。


但是,巨大看好碳纖維具有質量輕、高剛性、吸震性高等優點,不但是明日之星,而且會成為自行車的主流材料。1985年,巨大決定拉大與競爭者距離,投入研發碳纖維車架,並找工研院進行產學合作。剛開始得從碳纖維布開始做起。自己買碳纖維絲做碳纖維布,碳纖維絲是一種很細的線,得層層疊上,藉著樹脂結合,配合疊層角度才能固定,然後做碳纖維管,再從碳纖維管做到自行車架,從原料到成車全部自主開發。


一千萬元的品質學費


經過兩年的研發,第一批的碳纖維車上市,卻發現少數車架有品質瑕疵(低於2%),劉金標大感震驚,下令全數回收這一千多台的碳纖維車。車子回收後,不是修改,或是挑出不良品,而是集合員工,找來怪手,當著大家的面前,全數銷毀一千多台、市值超過1000萬元的碳纖維車,之後全埋於新廠房底下當地基。


「所有員工都感受到董事長對品質的堅持,做不好,情願都不要的決心,」鄭寶堂表示,這一幕深深將「品質是生命」的信念植入巨大人的心中。


但,成功改良碳纖維車技術後,碳纖維車市場尚未成熟,巨大耐心等待時機,2000年後,碳纖維車成為主流,由於掌握一貫技術,更能降低成本,讓巨大成為全球碳纖維技術實力最堅強的自行車廠,「但這要經過二十年後,才能印證當年所做的事情是對的,」羅祥安一語道盡巨大矢志研發的堅持與艱辛。


另外,巨大是全球唯一有完整的經營價值鏈、ODM與自有品牌並重的自行車業者。除了行銷全球佈局之外,製造也全球分工(見表一)。目前,巨大在全球共有五座自行車製造廠、一座電動自行車廠與兩座高科技材料廠,除了台灣廠、荷蘭廠、巨瀚科技之外,其餘全在中國。


歐美知名品牌雖然有全球品牌與通路,但製造大部份都委外,如美國第一品牌TREK、Specialized、全球知名品牌的SCOTT都只做品牌,代工交由台灣,光是品質的供應鏈,就讓這些知名品牌很難模仿的。而中國業者雖然擁有製造實力,卻缺乏品牌。「巨大有堅強的研發、製造實力、知名品牌與全球行銷通路環環相扣,能夠發揮最大的競爭優勢,」政大企管所教授洪順慶觀察。


在一片把外包當成萬靈丹的全球經營思維中,巨大卻反其道而行,以差異極大化建構獨特的價值鏈,並專注整條價值鏈的持續改善,累積在設計研發、製造、品質、服務等實力,不斷提高附加價值,建立模仿障礙。這跟豐田汽車的信念相似,他們認為,將企業無法生產的部分發包出去,只會造成經營的黑盒子,因為業務外包將失去改善空間。


另一角度來看,如果能在產品、製造、行銷到售後服務都做到唯一,加在一起後,不成為第一也難,「Only One」思維讓巨大既是唯一,也是第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親德青少年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