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油炸物,才是最佳對策


From : 康健電子報
 
 「看到炸油事件新聞,第一個念頭就是油炸少吃,不要吃,」站在臨床第一線的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有感而發。。


文.黃惠如


6月底,台北縣消保官突襲數家知名速食業者,發現業者用油酸價超出標準12倍,甚至業者也被質疑竄改換油記錄。


就如同每次突發的食品安全事件,立即凸顯的便是檢驗標準不明。


健康風險尚未100%確定


「科學上確定的是,油吃太多就是有害健康,」台大公共衛生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詹長權說。


然而,炸油的健康風險卻仍是未定之天,讓政府與業者各執一詞、大眾陷於迷霧。


2002年,瑞典科學家首度發現洋芋片、炸薯條等油炸澱粉類食物,產生大量丙烯醯胺(acrylamide),這種化學物質在動物實驗被證實是致癌物質。


但2004年,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教授默齊(Lorelei Mucci)繼發表食物中的丙烯醯胺和腸癌、腎臟癌、膀胱癌並無直接關連的研究後,又以5萬名瑞典婦女為樣本,發現罹患乳癌的機率不會隨丙烯醯胺的攝取量而增加。


目前國際上已經發表超過一百篇關於丙烯醯胺的研究,尤其以歐盟14個國家參與、研究長達4年2個月的「食品加熱毒物(Heat-generated Food Toxicants,HEATOX)」計劃最受重視。研究指出,無論從科學研究或是毒理實驗的角度,丙烯醯胺對於提高癌症風險都具有正相關的趨勢。


HEATOX專案其中一項計劃主持人,也是瑞典國家食品藥物管理局官員巴斯克(Leif Busk)指出,雖然對於不同種類的食品要訂出丙烯醯胺的標準非常困難,但仍呼籲管理當局討論磋商各種風險管理的措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親德青少年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