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帝國的瘋狂擴張
From : 大都會文化‧時事歷史報
歷史的隆隆車輪駛進了西元6世紀後半葉,當時,由於埃及王國內的混亂以及拜占庭和波斯之間的征戰不休,使得商人們捨棄原先的波斯灣──紅海──尼羅河的商路而改走更為安全的、通過阿拉伯半島的陸路,於是地處交通要道的麥加變得日漸繁榮。
630年,穆罕默德領導的穆斯林已十分強大,完全有能力佔領麥加,然而,穆罕默德決定實現與麥加的和解,於是麥迪那和麥加締結了《侯德比耶和約》,以此維護伊斯蘭教的基本信條,並使其紮根於傳統的阿拉伯習俗之中。T.W.阿諾德在《伊斯蘭教的講道法》中說:「他(指穆罕默德)堅持走正義和公正的道路,而且不懈地做出種種努力,以致在他神聖的統治期間,蒙古人的大部分部落都成為穆斯林。他在使蒙古人皈依伊斯蘭教時所採用的嚴厲措施非常有名。例如,如果蒙古人有誰不戴穆斯林頭巾,那就將一根蹄丁打入其頭部,願真主賜福酬報他」。自此後,阿拉伯半島上的各部落民眾開始以伊斯蘭教為核心建立起了一個統一的阿拉伯國家。
穆罕默德去世後,為了防止被征服部落出現慍怒不滿乃至叛教的情況,穆罕默德的岳父哈里發阿布•伯克爾帶領伊斯蘭教徒開始實施對外襲擊,以便讓每個貝都因人都能得到他們所喜愛的戰利品,「讓士兵發財,其他人可以不管!」在這裡得到真正的體現。所以這些襲擊開始時並不是為宣傳教義的宗教戰爭,確切地說,讓騷亂的貝都因人──心忠於麥迪那這──需求,是導致阿拉伯人對外襲擊的原因。
634年,奧馬爾一世繼阿布•伯克爾當選為哈里發,在他的領導下,早期的侵略發展成正式的征服戰爭。這場正式的征服戰爭是由各種環境共同造成的,首先,貌似強大的拜占庭帝國和波斯帝國暴露出外強中乾的實質,這不僅是因為它們之間的經年戰爭導致了自身實力的減弱,而且由於它們的人民對繁重的捐稅和宗教迫害極為不滿。其次,眾穆斯林在有關中東財富的迷人傳說的吸引下,他們自發地由小股襲擊變成了大規模的武裝行動,結果,穆斯林首領率領貝都因人進入敘利亞。所以這樣的征服表明它們並非是伊斯蘭教的侵略,而同樣是阿拉伯部落的擴張。
有一必有二,在最初的征服戰爭發生後,阿拉伯人開始利用他們沙漠作戰的經驗進行大規模的侵略擴張。636年,阿拉伯人在約旦河支流耶爾穆克河谷,決定性地大敗拜占庭人,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逃進君士坦丁堡,整個敘利亞就這樣變換了主人。次年,在阿拉伯人的強大攻勢下,波斯皇帝倉皇撤離位於卡迪西亞附近的首都泰西封,向東逃竄。接著,阿拉伯人西進埃及、東攻波斯,並紛紛取得勝利。
奧馬爾一世的哈里發繼承者們,在宗教熱情和游牧民族貪婪之心的驅使下,繼續舉起伊斯蘭教的大旗,對外征戰。在征戰過程中,阿拉伯人將拜占庭在非洲和亞洲的全部領地奪佔了三分之二。阿拉伯人還向西進佔了北非部分省份,先是進入摩洛哥,然後經直布羅陀海峽進入西班牙,樹起了中世紀開端的里程碑;向東逼近印度邊境,向北突進至亞美尼亞以北,控制了拜占庭帝國在近東的大部分領土,形成了一個橫跨歐、亞、非的新帝國。661年,倭馬亞家族的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繼位哈里發,他以大馬士革為首都,建立起倭馬亞王朝。穆阿維葉將哈里發改為世襲,實際上成為了伊斯蘭教阿拉伯帝國的君主。
事實上,在這段時間,穆斯林延續的仍然是阿拉伯部落的擴張而不是伊斯蘭教的擴張,因為在被征服地區,非穆斯林其實並未受到干擾,也沒有被迫改變信仰。而且,皈依伊斯蘭教極不受穆斯林的歡迎,因為阿拉伯人向非穆斯林徵收的捐稅比向穆斯林徵收的高,如果人們皈依伊斯蘭教,就意味著阿拉伯帝國稅收的降低,阿拉伯人可不想這麼幹。因此,信奉伊斯蘭教,其實是統治絕大多數屬國臣民的阿拉伯騎士貴族享有的特權。
隨著阿拉伯人的不斷擴張,「麥瓦利」(非阿拉伯穆斯林)的人數和財富也不斷增長,但他們仍然游離於帝國政治之外,於是,他們成為了城市中的不安定因素,他們決心取得與他們的經濟實力相等的社會地位。747年,穆罕默德的叔父阿拔斯的後裔阿布•阿拔斯利用波斯籍釋奴艾卜•穆斯林在呼羅珊的力量,聯合什葉派穆斯林,於750年推翻了倭馬亞王朝的統治,建立了阿拔斯王朝。在阿拔斯王朝,「麥瓦利」尤其是波斯人代替了原來的舊貴族;阿拉伯軍人不再是享有薪俸的特權階層,而是被皇家常備軍取代;皇家常備軍開始時主要由波斯人組成。從前的軍事重鎮,如今在「麥瓦利」的控制下,變成了巨大的商業中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