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點了壽司,卻送上天婦羅


From : 天下文化‧行銷管理報


我知道你自認記性很好,我相信你的確如此。但我敢打賭,你還是偶爾(甚至時常)為了統整一堆隨意組成的資訊,而大傷腦筋。舉例來說,你是否記得前述記憶測驗中,我請你記住的所有物品?這一回你應該記住比較多的東西,畢竟我們一分鐘前才做過複誦的練習。但我敢說,你沒有記住全部的物品。


話又說回來,若我先給你看一張表,上面列出各式物品,再讓你選出你記得的,對你來說應該更容易。因為此時你只需要「指認」,而不用「回想」。比起人腦編碼與擷取資訊,指認容易多了。這就是為什麼人們偏好選擇題測驗。很不幸的,大多時候我們得靠「回想」過日子,選擇題測驗在真實生活裡並不常有。


現在暫停一下,讓我們很快做另一個記憶測驗:你記不記得前一次你在餐廳點了某樣東西,服務生卻送來另一樣東西?回答之前,你可能會想:「嗯,哪家餐廳最有可能發生送錯菜的情況?應該是那家餐廳裡的服務生聽不太懂英文。呀!我想起來了,就是在日本料理店吃晚餐的那一次。


這麼看來,你是以故事的形式去回想上一次送錯菜的經驗。


你的腦找到一個故事(即過去經驗的記憶),故事的情節是送錯菜。人腦擷取的不只是從塵封多時的檔案櫃裡抽取出的事實,還從裡頭抽出人物、地點和其他相關的事情。人腦找到的故事可能還讓你想起那次事件中的其他細節,像是你點了什麼,送來的又是什麼,或許還有餐廳的名字,搞不好你連穿什麼衣服都想起來了(特別是當服務生不小心把照燒醬噴到你襯衫)。


所以,「故事」才是關鍵。我們習慣用故事來記住事實,而不是事實本身,因為事實既枯燥又乏味。我們無法跟事實產生連結,所以很難消化吸收。但故事就不一樣了,事實欠缺的種種元素,故事全都有,包括色彩、情節、人物、景色、味道、聲音、感情等,都是可引發我們共鳴的。我們可隨故事情節,想像自己正在做(或沒做)某件事。故事讓事實變得有意義、有脈絡可尋,幫助我們記憶。


就本質上來說,做好整理前,得先將零碎資料做有效排序。


而要達到有效排序,就必須做好編碼與回想。你的腦希望想到的是故事,而不是零散或一大堆資訊。所以,要做到有效的統整,必先學會將事實嵌進故事裡。


要順利回想起一件事,有個方法滿好用的:你可先想想,你第一次注意到某件事的當下,你正在做什麼?換句話說,你在為那件事找尋可提供脈絡的故事。你當時正在做的,就是跟事實相關的故事。


像我太太桑雅找不到皮包時,就常會用上述方法,試著回想皮包放在哪兒。這時,她會在房內四處走動,口中唸唸有詞:「我記得我剛有到這裡看狗狗,然後走到那裡拿起雜誌,然後啊!我在浴室從皮包裡拿出口紅!」她這麼做是在敘述一則故事,幫助自己弄清楚皮包怎麼不見的,同時回想上一次拿著皮包的時候,她正在做哪些事?這個故事總是可以幫助她想起皮包放在哪兒。當然,她大可把皮包放回固定的地方,只要記住那個位置就可以了。不過,那不是她的作風。


為了方便記憶,每次都用同一種方法做某件事(像是把皮包放在固定的位置),這種策略對於找皮包來說的確有用,但對於大多數的事情,卻不太有用。這時候,故事就可發揮功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親德青少年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